如果你的孩子放學回來,哭著告訴你,自己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你會怎麼處理呢?
是拉著孩子去找人家理論,還是教孩子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或者是直接找老師,讓老師幫著處理這件事情?
當然也有些家長會說,人家打你,你也打他啊,你的手又沒有端豆腐。持有這種態度的家長,其實和李玫瑾的態度一樣,那就是告訴孩子「打回去」,而不是教孩子無限度地去忍。
李玫瑾曾在一期節目當中提到,面對欺凌,孩子應該拿出自己的態度才能不被別人欺負。
因為多數的孩子之所以會選擇欺凌同學,那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同學好欺負,就如同人們意識當中所認為的,吃柿子趕軟的捏。
在孩子的眼中,他們認為欺負你一次,你忍,兩次,你也忍了,那麼就可以一直欺負你。反正你又不會反抗,欺負了又怎麼了?
正是基於這種心理,欺凌別人的孩子,就更加的肆無忌憚,而那個被欺負的人,由於一直處於被動之中,也就不懂得該如何反抗了。
特別是碰上有些膽小怕事的家長,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長的這種做法,更是讓孩子陷入到了無助當中,從而懼怕去學校上學。
此時家長更應該教孩子,要有自己的行為底線,人家欺負你,你要主動地回擊。或是告訴老師,或是反抗,總之一定不要怕。
對於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家長更要告訴他們不要以大欺小,總有一天,你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朋友劉敏就曾對我說過,以往在對待孩子被欺負的問題上時,總是一味地讓孩子退讓。直到有一回,當她的孩子被同學打傷了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那一次她非常生氣,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了此事。並且要求班主任,一定要讓打人的孩子,受到懲罰,否則這事沒完。
老師起初對這事也是和稀泥,後來見劉敏的態度堅決,也就只好積極處理此事。劉敏說在那之後,孩子再也沒有被人欺負過,她事後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這事的時候,一定要反抗,千萬不要像以前那樣,自認為躲起來就沒事了。
劉敏說如果不是因為孩子傷得很重,她根本都不會和一個孩子計較。可是正因為自己孩子受到了這麼重的傷,才讓她認為,絕不能夠姑息這種行為。
事情上她的作法是對的,以往讓孩子退讓,只會讓別人進一步去欺負他。現如今你不退讓了,對方也就不敢去欺負你了。
當然家長還要教育孩子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要讓孩子去惹事,更不能主動去欺負別人。
然而一旦有人欺負自己,那麼就要告訴別人,自己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你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有這種情況嗎?
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朱凌 筆名 香如故 報紙雜誌寫手
作品散見國內各大報刊
累計發表文字五百萬
著有圖書《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