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談條件,不如和他們劃底線

2019-12-23   小葉子陪練


幾乎全天下的孩子學琴後都會染上一個「毛病」,一練琴就想喝水,上廁所,喝水,上廁所,喝水……


說到底,就和他們不想寫作業一樣,貪玩的寶貝們只是不想練琴。


今年6歲的Annie曾經也是一坐在琴凳上就要喝水,談條件:


媽媽:「今天這部分彈20遍」

Annie:「我如果彈得好的話就讓我彈10遍吧」


此處省略20+段對話


Annie:「媽媽,我如果1遍就能彈好,今天就不練了吧」

媽媽:……


和孩子談條件,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竟然談不過一個不滿10歲的小孩。


葉葉採訪了Annie的媽媽,聽她分享了女兒學琴三年,自己是如何陪伴孩子從每天練琴5分鐘到每天練琴50分鐘,現在幾乎不再為練琴和女兒「磨嘴皮子」的心路歷程。


01 不僅要談條件,更要劃底線


Annie三歲多結束早教的時候,媽媽帶著她在早教樂器培訓班裡都轉了一圈,在架子鼓,古箏,鋼琴等樂器中,Annie選擇了鋼琴。接觸後,Annie非常喜歡上鋼琴課,老師也認可她上課的45分鐘把握的很好。但是貪玩的天性讓Annie一回家就不想練琴,學琴不練琴的狀態讓媽媽一度很頭痛。


爸爸媽媽曾經和她商量過不再學了,不僅因為女兒學琴不練琴,還因為每次上鋼琴課即使開車去也要40多分鐘的車程,如果沒有進步更像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喜歡鋼琴的Annie一說不學琴就哭鬧,哭著喊著也要去上課。



一次,媽媽讓Annie把新學的部分練20遍,Annie又要鬧著喝水,媽媽沒有同意,女兒自己就溜了。回來後媽媽說「今天要彈50遍,直到爸爸回來,因為你今天練琴很不專心,這是你不專心的懲罰。」後來,那天任憑女兒怎麼哭鬧媽媽都沒有妥協,最終女兒邊哭邊彈,直到爸爸回家。


自從經歷了這一次的「鬥爭」,女兒知道了媽媽說的話會說到做到,就練琴這件事沒有妥協的餘地,也就放棄了一遍一遍的磨蹭,畢竟早點練完,不用被罰加遍數。


媽媽對這件事印象也很深。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談條件,還需要設立底線。家庭規矩中的底線,其實就是告訴孩子,有些事情即使是哭鬧,談條件也沒有用。


02 要嚴厲,更要鼓勵


面對可愛又頑皮的小孩,光和他們談條件,劃底線也是不夠的。想讓孩子花更多的精力學習,還需要好方法。


一年前,Annie媽媽為女兒找到了小葉子陪練,不同於其它家的音頻陪練,小葉子的老師陪練時旁邊都是有鋼琴的,而且學生可以看到老師,有很充分的交流。令媽媽沒想到的是,之前Annie自己練琴不會超過半小時,但有陪練50分鐘的課也上的非常輕鬆。練琴時間跟上去了,進步自然就快多了。



Annie媽媽說,從前孩子自己練琴總是找理由磨蹭,但有陪練課即使寶貝玩的正歡,知道要上課就立馬進入狀態了。歸根結底,練琴又不是那麼有意思的事情,孩子都會有逃避的念頭。家長雖然可以敦促,但家長不懂鋼琴,孩子練琴不會的還是不會,就容易失去興趣。


陪練老師不僅可以給孩子及時糾錯,免去練了一周帶著錯音去見主課老師,回來再糾正一周的低效。對於孩子彈的好的部分,陪練老師還可以及時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更有信心和滿足感。Annie媽媽說,有的陪練老師雖然比較嚴厲,對孩子的要求會高一些,但是Annie還是非常喜歡,因為老師「獎罰分明」,該指的錯誤指出來,該表揚的時候也毫不吝惜,孩子獲得了成果自然開心。


03 比賽的意義不只是拿名次


除此以外,Annie不時會參加鋼琴比賽和演出。Annie媽媽說,她們一直很關注器樂班門口張貼的比賽和音樂會,有合適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對家長來講,他們不在乎女兒獲得什麼榮譽或名次,就參賽這件事,從不會給女兒成績的壓力。



讓孩子登台,是希望孩子有更多展現的機會,這有助於培養她更好的心理素質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接觸到很多有才藝的同伴,擁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同樣的意外驚喜,孩子也很享受舞台,比賽前孩子練琴會比平時起勁兒很多,每次演出或比賽對她來講都是一種提升。今年7月,Annie還獲得了「第83屆施坦威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鄭州決賽」學前組一等獎。這對於她來說,是平時學再多曲子都得不來的鼓勵和滿足。


寫在最後


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想要孩子坐在琴凳上專注練琴,我們既需要靠耐心和方法培養他們的習慣。還需要讓他們嘗到付出後的甜頭,有足夠的動力為了小目標而努力。漸漸地我們會發現,原來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