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投資理財話題,一般男人比女人更感興趣,尤其是純股票號,男性讀者更是占絕對主體,號主風格也大多直男向。
力哥的號最初也是滿滿直男風,男女粉絲比例6:4,但過去幾年,女性粉絲比例不斷提高,如今已是52:48,「女性能頂半邊天」。
各位大大都是衣食父母,所以這兩年寫文章,越來越怕得罪女粉。
曾幾何時,「直男」就是個中性詞,說明是個正常男人,「直男癌」才是貶義詞,表示不尊重女性的大男子主義,可現如今,我一個出門替力嫂拎包從沒感覺不自然的上海小男人,有時發表一些正常男性視角下的觀點,也會被噴「直男」,「不尊重女性」,好像男人站在第一人稱視角發表觀點,就是政治不正確。
但反過來女人罵「男人沒個好東西」,「男人都是大豬蹄子」,明顯是性別歧視,卻反而成了政治正確……
這種政治正確,這兩年在中國,尤其一線精英人群中,越發明顯,我和所有30歲+未婚三高女性聊天,神經都特緊張。再這樣下去,要和美國一樣,黑人不帶白人玩叫種族自尊,白人不帶黑人玩就叫種族歧視,還咋整?
02
看過《搞理財的,大多不是什麼好東西》一文的,知道力哥現在狠起來誰都敢黑,所以哪怕掉粉,今天我也要黑一黑「直女癌」——未來可能比直男癌更可怕的新物種。
「直女癌」言必稱「男女平等」,可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兩個物種,還是兩個個體之間,哪有平等可言?
社核觀24個字,大多是近代西方思想經日本倒手後的舶來品,但有些傳進來時就傳錯了。
「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聽起來絕對政治正確的話,就是個翻譯問題。
《獨立宣言》原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直譯「人皆平等受造」,是被動語態。
被誰創造呢?
上帝(God)。
如果把背後的造物主概念剝離,變成「All men are equal」,這話就說不通。
我和王思聰咋就生而平等了?先天瞎眼的和姚明劉翔咋就生而平等了?這不明擺著生而不平等,你丫用毒雞湯忽悠我?
只有加入造物主概念,每個人靈魂在上帝眼中都同等寶貴,不管缺胳膊少腿還是智力殘疾,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神的兒女,神的愛不多不少,不偏不倚,邏輯才說得通。
至於男人和女人,更不可能平等。
男人天生力氣更大,要負擔打獵、耕地、戰爭等力量要求更高的工作。「男」字的象形意思就是在田裡出力幹活,沒毛病。
女人天生有生育技能,孩子出生後還有喂奶技能,爸爸又擠不出半滴奶咯?所以女人就要負起生養孩子的責任,還有餘力就擔下織布做飯,贍養老人這些體力要求比較輕的工作。
所以千萬年來的農耕文明社會一直是男耕女織,男外女內的結構,對女人的要求,就是相夫教子,女子無才便是德。
現代社會科技進步,農業可以機械化,工業可以機械化,打仗還能無人機上戰場,軍人只要後方操縱搖杆就行了,這種活,男女都能上。
至於醫生、律師、建築師、科學家、藝術家、理財師等各種對智力要求比較高的工作,也是男女都一樣。
但即使如此,先天生理差別還是要求女性承擔更多養育後代的責任,哪怕有奶粉尿不濕,甚至能請月嫂幫忙,當媽的還是要付出更多,男女還是無法做到完全平等,女性也因此更容易受到職場歧視,要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收入、職位和社會認可,就是要付出更多,犧牲更多。
哪怕職場性騷擾,理論上男性也可能中招,但實際上99%的受害者是女性,也是因為雄性和雌性動物先天受荷爾蒙驅動的影響不同,加上力量上的懸殊差異,女性怎麼招都吃虧呀~
03
左邊這張圖,叫「平等」(equal),右邊這張圖,叫「公平」(fair)。
「fair」這個單詞的翻譯,除了「公平」,還有「合理」,「恰當」,「合適」等。
我們追求的不應該是絕對的平等或平均主義,這種理想化的追求忽視了客觀世界本身就極不平等,強行追求平等,反而會引發災難。
此處省略無數字……每個字的背後,都是成百上千條人命堆積出來的歷史之鑑。
既然女性天然在力量上處於弱勢,就應該通過傾斜性的立法和政策,給予更多保護,這樣才公平。
更大的不公,是我寫的《結婚前,女友想在我的房本上加名字,給不給加》一文中提到的薛兆豐教授的觀點。
結婚,就是開公司,開的是合夥制的家庭無限責任公司;領證,就是簽合同,簽的是一張交割時間為終生的家庭期貨合同。
兩個陌生男女,原本誰也不欠誰,現在要組建起比和父母的關係更親密的夫妻關係,一輩子共同生活,就要拿出各自的資源包——包括身體、生育能力、容貌、家庭背景、家務勞動技能、當下收入水平、未來收入增長潛力,甚至連理財能力也算。
傳統上,女性資源包發揮作用的時間會早一點。
一是容貌。
容顏這種資源,在20多歲就達到巔峰,過了30,就會快速貶值。這就是為什麼從18歲到88歲的男性,夢中情人都是20多歲、漂亮的、身材好的女人。
二是生育。
生育負擔完全落在女性頭上,今後育兒負擔也大多由女性扛下,女性不得不把更多時間精力用於照顧家庭,自然會制約其事業成就和收入水平。
所以在婚姻關係最初10年,女性往往已經把自己最有價值的資源貢獻出來了。
但男性資源包,主要是金錢,發揮作用的時間,相對晚一點,因為奮鬥得有個過程。
這就產生了時間差:女性投入資源包時間早,意味著在播種期付出更多,男性投入資源包的時間晚,意味著在收穫期能得到更多,導致負責收割的人就容易敲負責播種的人的竹槓。
這是古往今來被無數次驗證的一種經濟學現象,我稱之為「陳世美效應」。
所以薛兆豐認為,結婚前,女方想在男方房本上加名字,相當於在簽訂終生制的家庭期貨合同時,為了儘可能降低「陳世美效應」的發生機率,讓男方增加一些抵押品和保障措施,如果真到了婚姻走到盡頭的那一天,自己的投資也不至於滿盤皆輸,這是合情合理,也完全符合經濟學邏輯的要求。
04
可惜,這種雖然理論上不平等,但實踐上更公平的立法思路,卻在2011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被徹底否定。
《解釋三》一味強化了對私有財產的平等保護,立法原則是「原來歸誰的,離婚後還是歸誰,誰也不想通過婚姻賺外快」,結果當年出台後引起巨大爭議,被認為只保護了原本婚姻中財大氣粗的一方(大多是男方),卻沒有對婚姻中默默付出更多的弱勢方(大多是女方)給予足夠保護。
甚至也沒有對小三給予半點保護——雖然道德上大快人心,但實際上進一步助長了渣男氣焰,既甩了年老色衰的黃臉婆,又玩弄了年輕美貌的小三,結果自己一分錢沒少,完美~
我認為,這樣的立法思路,並不完全符合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價值觀,甚至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在判決夫妻離婚分產案時,也是更傾向於弱勢女方的,我呼籲最高院對《婚姻法》的司法解釋進行第四次修正。
當然,我算個球,我的呼籲上頭肯定聽不到~但我還是要說,至少是非黑白得講清楚。
所以請「直女癌」們以後別再言必稱「男女平等」了。
你不能一邊喊著男女平等,一邊又堅持要男方出錢買房買車,自己有錢也不買;
你不能一邊喊著男女平等,一邊又嫌男方給的彩禮少;
你不能
你不能一邊喊著男女平等,遇到相親時男方要AA,又說人家沒風度。
不是說好了男女平等嗎?說好了女性獨立嗎?憑啥相親約會都得男方買單,你一毛不拔呢?
啥?你覺得這是歪理邪說?lady first是男人起碼的風度!約會還AA,你還算男人!?
對呀,我也覺得這種人壓根不算男人,這時候男人就應該比女人付出更多,所以哪有什麼男女平等?這不是笑話,又是啥?
所以作為女性,應該爭取的不是平等,而是更公平的男女關係;
作為男性,應該給予女性的也不是平等,而是更公平的男女關係。
這種公平,是對男女先天生理差異和社會既定現實的承認,而不是滿腦子烏托邦思想,一言不合就給對方扣上「直男癌」的帽子各種噴。
當然,如果真是篤定要做學歷高、收入高、職位高、認知高、心氣更高的超A+女強人/大女主人設,男人這種動物吧,對你來說有沒有意義都不大,愛咋生活咋生活,愛咋折騰咋折騰,開心就好。
只是請永遠不要說:我想要個孩子,但我不想要臭男人,所以基因庫里找個高富帥借精生子,孩子一出生就被剝奪了父愛。
你的心愿清單是完成了,可這對孩子公平嗎?
推而廣之,我們的社會,現在更需要的也是技術含量更高的公平,而非簡單粗暴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