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保質期根本就是個謊言

2019-11-13     馳康國際

葡萄酒的保質期與適飲期這兩個概念,讓本來就坑人的葡萄酒行業顯得更撲朔迷離。很多學員拿著葡萄酒背標的10年保質期問我,過期紅酒能不能喝?

如果是過期的瑪歌拉菲,到適飲期的請帶來和我們一起喝啊!如果是過了10年保質期的歐盟餐酒,扔了吧……

POINT 1
| 葡 萄 酒 保 質 期 是 個 謊 言 |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推行食用商品全面質量管理,任何進口商品都必須標示保質期。相關立法機構綜合考慮了國內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知程度,以及當時葡萄酒生產、進口、銷售周期等諸多因素,便「一刀切」地將葡萄酒的保質期限定為10年。

因此,許多葡萄酒中文背標上之所以標明保質期,大部分原因是為了保證進口商品的程序合法化。為了迎合我國的特色,考慮我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進口葡萄酒才不得不在背標上標上10年的保質期

搜索某度

保質期是食品保持品質的期限,因為食品發霉變質後進入人體內會對健康造成傷害。這一概念的產生是為了避免變質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是葡萄酒作為一種酒精飲品,要想達到「發霉」這種狀態是比較難的。

葡萄酒就像人一樣,會經歷出生、成長、成熟和衰老,我們很難說一個人一定能活到多少歲,同樣我們也不能武斷地說一瓶葡萄酒的壽命是10年。對大多數葡萄酒來說,保質期就像是沒有意義的口頭禪,10年也是一個沒有太多意義的數字。

大家實在是無需過度關注其保質期,因為葡萄酒中的酒精可以殺死細菌,在保存得當的情況下,出現變質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從2006年10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了《預包裝飲料酒標籤通則》,其中規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過10%的酒精飲料可免除標示保質期。近幾年來,很多進口葡萄酒都已經不再標註保質期。


POINT 2

| 葡 萄 酒 適 飲 期 沒 有 你 想 的 長 |

在國外,人們並不會談論葡萄酒的保質期,而是關注它們的陳年潛力和適飲期。適飲期是指葡萄酒最適合飲用的時期,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關乎葡萄酒「好不好喝」的概念。

葡萄成熟後,經過採摘、榨汁、生產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釀酒流程後,葡萄酒會得到釀酒師所賦予的提升。然後裝瓶,這時葡萄酒會進入休眠期,它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儲藏環境。經過陳年後,葡萄酒的品質會得到二次提升。

葡萄酒的生命,它的一生會經歷上升期、成熟期、巔峰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

處於上升期的葡萄酒可能口感還不夠柔順,或者香氣沒有那麼複雜。成熟期的到來意味著葡萄酒開始進入適飲期,香氣逐漸打開,結構開始變得順滑,口感漸入佳境。

緊接著的巔峰期便是我們常說的最佳適飲期,這個階段的葡萄酒各元素完美平衡,香氣、風味和口感都達到了圓滿的狀態,能給飲用者帶來極致美妙愉悅的飲用體驗。巔峰過後,葡萄酒的果香就會漸漸褪散,口感也隨之變得寡淡。

葡萄酒進入適飲期的快慢與適飲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葡萄酒的陳年潛力。總的來說,陳年能力越強,適飲期來得越慢,持續時間也越長。

世界上絕大部分適飲期都在1至2年內,少量優質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陳年潛力,而只有剩下的限量級的頂級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陳年潛力。


POINT 3

| 適 飲 期 比 保 質 期 更 重 要 |

從上文可知,保質期對葡萄酒來說並不具備實質意義,盲目強調葡萄酒保質期的消費者會走入很多誤區。

一些在保質期內的優質葡萄酒很可能還沒有到達適飲期,過早飲用會錯過許多尚未綻放的香氣與風味,獲取不到最佳的飲用體驗。

另一方面,即使一款酒仍在保質期內,過了適飲期,它的口感和風味都會走向下坡,甚至還可能產生令人不太愉悅的味道。

總結而言,如果一定要給葡萄酒定個「保質期」的話,還不如給它定個「適飲期」。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葡萄酒,無論它有多長的適飲期或保質期,如果儲存不得當的話,再好再貴的葡萄酒也會變得很難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52tZm4BMH2_cNUgZF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