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顧問的6層境界,達到第3層就是銷冠,第5層行業罕見......

2019-09-04   辦學一點通

人與人之間有著思維的不同,銷售與銷售之前同樣存在著境界的差異。

有些銷售每天為客戶的各種異議和討價還價苦惱;

有些銷售卻總能輕易得到客戶的信任和尊重,獲取源源不斷的轉介紹。

作者 | Vito

來源|公眾號顧問式銷售

普通銷售與卓越銷售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往往不是技巧而是層次和境界。


所以,想要根本性解決某個問題,必須進入更高層次尋求方案。


這篇文章或許無法馬上改變你的現狀,但卻可以讓你對銷售這份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帶你看看那些同在銷售崗位上,做的好的樣子。

讓你更加明確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0 1


境界一:初窺門徑

渴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證明自己的價值,又時常感到迷茫混亂。


一邊鬥志昂揚,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

一邊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猶豫不前。


面對客戶的拒絕、異議,不知如何應對。


無法理解客戶為什麼總是拒絕自己?

為什麼一提到價格就要考慮考慮?

為什麼簽單就那麼難?


喜歡看勵志的銷售短片,幻想自己站在領獎台上的瞬間,總能讓其重燃信心,卻始終不曾在行為上有質的改變。


0 2


境界二:形成認知


對課程顧問的工作有自己的看法,也要求自己能夠有更出色的表現,並為此付出努力。


對待客戶和銷售諮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式。

喜歡搜集整理一些優秀的話術,認真記錄TOPSales的經驗分享,但對其的實用性持保留態度。


也很少會應用於自身的實際諮詢當中。


業績忽上忽上,但工作態度很認真,為了達成目標甘願加班加點。


喜歡把名人的語錄、格言掛在嘴邊,常常用於鞭策自己。


0 3


境界三:化繁為簡


擅長歸納總結,按照客戶表現出來的意願程度,進行分類管理。


喜歡分析客戶心理,對不同客戶可能出現的異議,進行準確預判。

對於某一類客戶,有著十足的把握,一旦遇到總能輕易促成訂單。


喜歡閱讀方法論的銷售書籍,如《XXX對話》、《XX成交法》,並嘗試將內容用於實戰。


追求專業的諮詢風格,實際又略帶強勢,面對客戶滔滔不絕,鬥智斗勇,總能在諮詢中主導話題,尤其擅長幫助猶豫不決的客戶做決定。


與部分客戶有著良好的關係,有時也會受到客戶的排斥和牴觸。

業績排名靠前,偶爾做到銷冠。


0 4


境界四:用戶思維


清楚「需求是成交的前提」,凡事更願意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對客戶的話語異常敏感,常常通過一些細微的信息,捕捉到對方隱藏的擔憂和顧慮。


諮詢過程中的成就感也在悄悄發生改變,相比於口若懸河,更擅長提出開放且關鍵性的問題,幫助客戶更詳盡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從而輕易獲得客戶的認可和信任。


諮詢的氛圍輕鬆、融洽,成交也總是水到渠成,沒有棘手的異議,也沒有無休止的考慮,更沒有賣白菜式的討價還價。


主動尋求培訓、書籍、分享交流等方式來提升自己,學習已然成為了習慣,如吃飯喝水一般自然。


在選擇學習內容時,開始注重技巧背後的價值觀。


0 5


境界五:成己達人


追求與客戶共贏,有著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


認為「幫助客戶取得成功,是銷售唯一有效持續的成功路徑。」


擅長主動向客戶表達自己的初衷和動機,幫助客戶放下戒備心,並獲得提問授權。


全面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詢問客戶是否有遺漏,補足客戶在描述中可能忽略的細節。


在客戶表達完需求後,再次深入挖掘客戶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那樣的景象所帶給客戶的價值和益處。


複述客戶的需求和現狀,並與客戶再次確認,這是否是其所期望的。


利用所有合理的資源,幫助客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描述方案如何一步步來達成客戶的目標,幫助其可視化。


積極向同事分享自己的經驗,將自己的經典案例寫成文章,供新人閱讀學習。

對於學習的追求不再滿足於輸入,懂得輸出和分享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


0 6


境界六:愛人如己


努力讓自己成為對客戶有價值的人,認為銷售工作中最大的意義,就是有機會走入客戶的內心,領略不同的人生風景。


享受與客戶的每一次交談,相信每個客戶有智慧,每個孩子都有上帝的祝福,且獨一無二。


常常把客戶的煩惱想像成自己的煩惱;

把客戶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

為客戶每一個心酸的經歷感到難過;

為客戶每一個細小的成長突破歡呼雀躍。


有時為了幫助客戶意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不惜得罪對方也直言不諱。也因此贏得了很多客戶的欽佩和尊重,亦師亦友。


每月的業績來源,多數都是老客戶轉介紹,同行競爭、價格差異完全構不成簽單的阻礙。


面對同事,同樣毫無保留,把自己最好的方法,技巧,經驗傾囊相授,並會根據其不同的階段,給予直接的輔導和幫助。


在對方取得成功後,第一時間表達自己的欣賞和祝賀。


看到上級的需要,主動詢問上級是否有哪些領域是自己可以分擔的?

並在執行的過程中,隨時溝通反饋進度,幫助分擔。


0 7


寫到最後



寫到這裡,想起了之前和朋友的一段對話:

朋友:什麼樣的銷售可以做好業績?

我:什麼樣的銷售都有機會取得出色的業績。

朋友:那為什麼還要追求更優秀的自己?

我:他們的區別在於:

是否可持續?

是自己單贏還是與客戶、公司共贏?

是讓人在背後詬病,還是贏得他人的尊重?

是每天平靜安穩,還是為客戶退費提心弔膽?

是忙碌麻木,還是不斷的為他人帶來價值,同時自己樂在其中?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



不管是做銷售還是其他任何職位,想要達成某個目標的方式有很多,但只有「共贏」的方式才是最有效且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