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熱乾麵編織的城市氣質

2019-10-25     武漢文學藝術


話說一個人的

吃穿品味既然可以反映

生活方式、個性和氣質

那麼一座城市整體的吃喝偏好

自然也可以展現城市的性格氣質


在武漢,有一種食物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漢人

同時也編織了武漢的城市氣質

它,就是武漢人

永遠都吃不膩的熱乾麵


熱乾麵編織的城市氣質

作者:劉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的氣質,有時候就代表著人物的氣質,人的氣質串聯起來,就是整座城市的氣質了。

漢口老城,不規則的街道縱橫交錯。街坊小戶人家簇擁而居,造就了獨特的市井小民生活氣質。看一座城市的氣質,其實可以看那裡的早點鋪,看那些賣早點的人。

城市裡的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人是在城市裡遊走的血液,那些在路口擺攤設點的人,就是站在血管向下一級血管分岔口邊的監督員,他們與這座城市裡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打過交道,這座城市裡生活的人的優點,他們多少會薰染一些;缺點呢,或多或少地也會傳染一些,因此,他們是城市的晴雨表,最有資格為這座城市代言。

我在武漢待了四年,對這座城市多少有些了解。武漢人喜歡把吃早飯稱為「過早」。武漢人過早時,喜歡吃「熱乾麵」,勁道的麵條用開水煮上幾個大滾兒,撈出來,放上香辣的辣子油,放一大勺石磨磨製的芝麻醬,放點鮮綠的蔥花、香菜,拌好,就吃上了。醋就擱在桌上,吃多少隨意。老闆多是少言寡語,輕易是不打開大嗓門的,整個做和吃的過程都很快,像極了武漢人的性格,爽快乾脆,不拖泥帶水,吃過了各忙各的,東西南北飛。

到了武漢,去了戶部巷,吃了蔡林記的熱乾麵,才算是真正到了武漢。

熱乾麵店在武漢的大街小巷都是,不管是在店裡還是在露天攤位上,端著冒著熱氣的熱乾麵,就如同深嵌在俗世里的動畫,生動地演繹著安然靜謐的生活。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韻味。這韻味首先是從飲食上看出來,從清晨起來的第一餐上反映出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的氣質,有時候就代表著人的氣質,人的氣質串聯起來,就是整座城市的氣質了。

上大學時,有一對老夫妻,每天早上都在校門口推著小車賣熱乾麵,他們很少對話,但我能分明地看到兩人的眼神在交流,眉眼之間透出兩人無邊的默契。小車如他們的人生機艙里的黑匣子,記錄著他們結結實實的過往。那些流動的小推車就是世俗風煙里的標本,俘獲人心。

小攤小店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地方的胎記了。它是區別一個地方和另一個地方最好的標誌。武漢賣熱乾麵的小店一般都很小,但卻囊括了武漢這座城市所有的細胞,對於一個外鄉人來說,小店和小攤就像給我打開了一扇了解這個城市的窗口,一座展台。人來人去、迎來送往,一撥來一撥走,目睹著,也同時凝結著每一個來人對生活的所有濃情蜜意。

老漢口的魅力依舊,每一條街上都有熱乾麵撒下的一把誘惑。街是城市心裡的路,端著香氣撲鼻的熱乾麵走在街心,耳邊有動人的市井之聲,一切都是鮮活的,那是城市真實的心音。

漢口的老街已經慢慢老去,漸漸地被都市埋葬。在老街深處,吃上一碗熱乾麵,操著滿嘴的武漢話,就如同與一位老者促膝長談,能給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一種說不出的恬靜和親切。

走進老城,依稀能看到過去的繁華。走進一條小巷,用耳朵聆聽,穿堂的風輕了,天上的雲淡了,陽台上的吊蘭特別的茂盛。老人家的收音機里播放著流行歌曲,輕快的旋律和整條街的古老映襯起來是那般的和諧。

在城市的坐標繫上,我們每個人心間都有感性和理性的軸在尋找著不同的坐標,我們沉淪過,也曾用清醒打倒過沉淪,每一條老街,每一段古巷都是一瓶生活的洗滌劑,我們在穿梭中得到心靈的明亮與安穩。武漢人沒有犯城市化的通病,較少鋪排、花哨、高價位……真正會生活的人,真正幸福的人,並不是每天總在大酒店之間穿梭,而是喜歡鑽進小店把一碗熱乾麵吃出味道的人。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張傑

文字:選自《武漢印象·2013》散文卷

圖片:源於網絡

投稿:[email protected]

註:版權歸「武漢文學藝術」所有 轉載請標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vpJBm4BMH2_cNUgjV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