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德國房產,華人開始動手了

2019-07-23     華人家族財富

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與北美地區的華人移民傳統不同,德國並非傳統移民目的地,而其華人移民也呈全新氣象,伴隨中國企業對德投資的熱潮而來。

由於德國工業馳名全球,大量能源、材料、工程類中國企業近來紛紛進軍德國。他們帶來了龐大的高管及員工群體,也帶來了一道獨特的投資風景線。

如今,許多中國企業的高管,正在大舉購置德國房產,並租給中國企業的員工。

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吸引力,令德國房產持續火熱,也強化了他們的投資動機。而他們在德國上學的子女,也能享受優質的英語教育,無須憂慮國際化程度。

隨著德國房價持續上漲,許多美國和德國的大公司,甚至直接參與房產開發,並為員工提供住宿福利。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國企業走上這條道路,也只是時間問題。


1.華為人買,華為人租

「在慕尼黑,我們建議一位華為高管購買四套一至兩居室的公寓,每套公寓賣價最高可達50萬歐元,並只租給在華為歐洲研究中心工作的其他中國員工。」Quintessentially地產公司德國管理合伙人Patricia Greissl說。

Patricia Greissl指出,這種中國企業高管買、中國企業員工租的趨勢,在德國的華人社區普遍存在。除了華為以外,她特別提到了微宏動力、寧德時代,以及位於法蘭克福的中資銀行。

雅虎財經的一份報告顯示,華為在德國直接雇用了2600名員工,其中有400名在位於慕尼黑的研發中心工作。Patricia Greissl表示,該研發中心預計到2020年將新增100名員工。

有意思的是,不僅像大眾和西門子這樣的德國公司,還有像Facebook和谷歌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都在參與購買或開發房產,從而吸引並留住人才。

由於德國「七大城市」的住宅市場持續緊張,總體公寓缺口高達100萬套,各大公司都已開始為員工提供住宿,讓那些高素質的年輕員工,能夠依靠標準工資維持生活水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中國企業目前還處在高管購買後租給員工的階段,但他們遲早會學習Facebook和Google的做法,直接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僅本身有利可圖,也能解決員工的住宿問題。

「中國公司加入這一趨勢,只是時間問題。」Patricia Greissl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Photo by LoboStudio Hamburg on Unsplash


2.偏愛新建的中型公寓

從人口流動圖來看,德國鄉村人口持續湧入城市,大多流嚮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柏林、杜塞道夫、斯圖加特、科隆這「七大城市」。而在兩德統一之後,前東德地區人口流出較多,房價持續走低,而西德地區(外加少數東部城市)人口持續增加,支撐房價走高。

因此不難理解,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投資者,主要偏向選擇西德地區和首都柏林。

根據房地產諮詢公司Savills的數據,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數量過去10年增長了79%。去年這一數字為14.3萬人,占德國所有外國人總數的1.3%。

Savills公司德國執行長兼歐洲投資主管Marcus Lemli表示,他的公司已經注意到,中國個人投資者對德國住宅地產的需求不斷增長,主要就集中在柏林、法蘭克福和其他大型門戶城市。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明確關注新建的中型公寓。德國房地產對外國買家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德國政治和經濟穩定,被視為歐洲避風港。」Marcus Lemli說。

與此同時,Savills公司統計顯示,中國投資者過去5年在德國購買了價值32億歐元的商業地產,其中物流地產占最大份額。

Photo by AC Almelor on Unsplash


3.稅收制度推波助瀾

德國地產之所以受到中國投資者青睞,除了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基本面因素,也與它的稅收制度有關。

在一般情況下,在德國出售房地產時,須繳納資本利得稅,稅收金額為房產增值部分的25%。但它卻有兩項有利於投資者的例外。

正如Patricia Greissl指出的那樣,房地產投資有利可圖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德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只要房產自住至少兩年,就可以免繳資本利得稅的國家;另一方面,如果投資者出租房產並持有至少10年,則同樣適用於這一豁免。

在這種背景下,近10年來大量國際買家湧入德國,再加上歐洲央行的低息政策,吸引不少投資者鎖定收益穩定的德國房產。近來伴隨著中國企業對德投資熱潮,中國買家也加入其中。

以首都柏林為例,其住宅平均售價在每平方米4000歐元左右,仍遠低於倫敦、巴黎等歐洲大都會。2017年柏林的住宅類房產平均租金年收益率約為4%,房產價值增長5%-30%不等。綜合租金收入和房產增值來看,普遍被認為是投資歐洲的一個不錯的選項。

與此同時,傳統上德國作為聯邦制國家,經濟體量較為均衡,並不具備英法兩國這樣的「超級都會集聚效應」,但德國大學近來明顯吸引了許多擁有房產的中國父母,因為越來越多的課程是用英語授課的,這使它們的國際化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倫敦和巴黎的大學。

Patricia Greissl透露,僅在慕尼黑,就有3000名中國學生住在家庭買下的公寓里。

- The End -

撰文 ACE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vaaI2wBmyVoG_1Zyg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