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人說,慈善家都是笨蛋?

2020-01-10     華人家族財富


Photo by Dane Deaner on Unsplash


財富數據分析公司Wealth-X上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高凈值人士一年的慈善支出高達1530億美元。

做個參照,聯合國一年在人道主義和發展援助上花費348億美元,世界銀行一年向各國政府提供451億美元貸款,兩者之和,只有這些超級富豪慈善支出總額的一半。

如此龐大的全球慈善事業,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提倡的。儘管資金用途並不透明,但肯定有大量資金,流向了那些最需要的人手中。

但慈善能否真正改變世界,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一些經濟學家反對慈善,另一些人高喊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

我們不妨一起審視那些反對之聲,看看它們的依據何在?

這一次,我們呈現的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比爾·邦納和威爾·邦納的觀點:虛榮無益於世界。

一個健康的思想市場需要多元的聲音。當然,比爾·邦納和威爾·邦納的觀點,並不代表《華人家族財富》的立場。


1.


Casey Research創始人道格·凱西(Doug Casey)說過:「慈善活動的本質,便是將財富從那些已經證明自己能夠創造財富的人手中,轉移到那些沒有證明自己能夠創造財富的人手中。」

他認為,慈善行為雖然無用,卻依然流行。富豪喜歡捐贈,因為捐贈能使他們感到愉悅。

為了理解慈善行為能給富豪帶來怎樣的「愉悅」,我們必須理解,他們到底捐贈了什麼?

《家族財富》一書認為,捐贈者謀求的不過是精神上的慰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捐贈毫無意義。也就是說,捐贈的實際效果可能帶來經濟蕭條,卻能給人帶來快樂。

《家族財富》寫道,人類基因中包含了合作的慾望,為了實現這一慾望,我們已經發明了大量策略和手段:女人會豐胸,以顯示她們能成為一位好媽媽;男人則喜歡炫耀他們的財富和魅力。

有些人會駕駛他們沒有能力購買的豪車;有些人會給醫院捐款,就像給零花錢一樣;有些人會給服務女郎100美元小費,或一擲千金購買無用的油畫,表明金錢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微不足道。

虛榮,虛榮,虛榮——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我們的世道。

Photo by Fitsum Admasu on Unsplash


2.


泰德·特納(Ted Turner)是CNN的創始人,也是美國著名的慈善家。他曾為聯合國捐獻了10億美元。

泰德·特納到底出於什麼考慮,為聯合國這個美國分分鐘能夠「繞過」的組織,捐獻了巨額財富?

反對者說,如果他把這些錢用來建造房屋、旅館和其他人們實際需要的東西,世界難道不會變得更美好嗎?

當時最有力的質問是:「為什麼他要把錢拿給那些永遠不會創造任何東西的唯唯諾諾之輩?」

但當這位資本巨鱷出現在報紙頭版時,他的意氣風發全美皆知。這就是他想要的。

《家族財富》還寫道,一般人很難想像慈善拍賣的虛榮性和激烈性。在這裡,你幾乎無法抵擋追求名譽的慾望。在這裡,拍賣競價過程和競價標的物之間,經常不存在任何聯繫。

事實上,競標價和標的物實際價值之間的差距越大,出標人的虛榮心就越能得到滿足。某人出價1000美元換取和一位過氣體育明星共進午餐的機會,另一個人就會出價2000美元。然後某位富豪喊道:「我出10000美元...」這樣,他就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和喝彩。

這位富豪成了「英雄」。但錢花在正確的地方了嗎?這種行為值得提倡嗎?創造了更多的財富或快樂,還是更少的財富或快樂?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真正關心。

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


3.


慈善的另一大問題,是施予者的事與願違。即便人間真有聖賢,但大部分人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地位和榮耀。

還有很多人以納稅類比,大談公益理想,以及富豪的社會責任。

他們樂於納稅,幻想這些錢能夠用在好的地方,並以偉大的納稅人自居。

但歷史告訴我們,納稅的結果很多都是事與願違的,包括:

1.發動無謂的戰爭,導致生靈塗炭。

2.使人們捲入毒品戰爭。

3.為官僚提供干涉他人的資本。

4.用社會救濟品腐化窮人。

5.用印刷品腐化中產階層。

6.用合同、關稅和特殊的優惠政策腐化富人。

這便是「利他資金」的真實面目。

所以,《家族財富》寫道,我們應該把錢留給家人,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在意這些錢能否幫助他們,還是毀滅他們。除非,比起傷害自己的孩子,你更願意傷害別人的孩子。

以《家族財富》作者比爾·邦納和威爾·邦納為代表的論者認為,慈善的施予者往往只是一個笨蛋,家族財富才是負責任的財富。

你怎麼看?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abik28BxtCz63RLig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