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深入靈魂的作品,一定有一個用靈魂去創作的作者

2019-10-16     靜心簡語

每一個深入靈魂的作品,一定有一個用靈魂去創作的作者

別以為別人成功很簡單,那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而成的

曾經在一個會展上,看到一個泥塑展,裡面有很多泥巴捏成的各種形象。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小時候玩泥巴的日子,這樣再看他的那些作品時,會發現其實他做的一些也是粗糙不堪。同行的朋友說:「想不到,捏泥巴也能捏成藝術家了。」顯然,他心中對這些作品也是不太認可的。

但是當我們坐下來,和創作者聊起來時,創作者顯得很有興趣,從泥土的選材,和泥的添加材料,到素材選擇、人物塑造,場景構思等各方面給我們講解,讓我們明白他的每一套作品都是源自於一些知名小說的一些片斷。

這樣看來,玩泥巴也許並不是那樣簡單,試想有誰能將泥巴一玩就是幾十年呢,這也許不是一種童趣,而是他的一種藝術追求了。

他為了自己的作品,研究泥土,如何保證泥土的黏性,如何保證泥土干後不會裂縫,如何保證作品不會變形,這些都不是小孩玩泥巴多能想到的。而在人物塑造方面,他為了讓小說中的場景呈現出來,他將小說反覆閱讀,然後構想出那個片段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甚至細化到凳子擺放位置,貓狗等小動物的形狀等,讓人物形象變得具體。而為了突出人物的個性,就對一些形象進行了誇張,讓人粗看覺得粗糙鄙俗,細細品味卻又惟妙惟肖。

​ 而同樣是那個會展,看到另一個人的作品,他是將某一個作家的作品名砍在木棒上,他說這是為了表示對某作家的尊重。木棒很大,字也是隨意砍出,儘管他給人講解他的創意目的,和每一個作品的意義,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認同。很多人都說他並沒有讀過那位作家的作品,只是在用木塊鑿字。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很多人都在追求一種捷徑,傍名人是最常見的一種,但是傍名人也要有傍名人的實力。曾有一位同事去採訪一位知名企業家的時候,之前他看到過這位企業家關於「道」的一些文章,但是也只是看了一下標題。他見面說他也是一個在這方面有過研究的人,看過對方的一些作品,企業家問他看的什麼,他說了剛看過的一篇文章名,企業家就接著話題和他聊了起來,但是他卻接不上話來。結果就是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個朋友,是一位知名散文家,他的禪意散文近年來在文壇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在他出版第二部作品時,還是非常艱難的。出版書找名家作序、題寫書名是一種炒作手段,但是也是需要花大價錢的,有的人為了出版不惜重金。但是這位朋友是給幾位知名高僧寫信,並寄去了自己的作品。那些很難為人作序、寫字的高僧,居然分文不取,都為他出手了,他說這是用一顆禪心去感動了對方。

有很多時候,成功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成的,比如那個玩泥巴的,比如這位作家,他們都在為自己的藝術事業努力了很多年,才走進人們心中的。而不是幾斧頭拼幾個字就以為自己成了藝術家,即便是劈山神斧,那也許要千年修煉的。

靜心簡語2019.10.12.16:30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pi10m0BMH2_cNUgc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