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德五守九則,立身、立德、立功

2019-07-07     大朴國學

要事業有成,其實並不容易,即使有資源、有背景,還需要自己有能力,更何況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所需要的能力會更多。

這裡的能力不簡單的是做事的方法,做事的能力其實說到底只是餬口的一種方式,也是自己立足於職場的一種基本能力,而不是全部。

很多人可能會感慨於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為什麼自己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差?做起事來越來越舉步維艱?同事關係緊張,領導不敢全力支持。

有些能力,或者自以為有些能力的人,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以自己能做事、會做事為資本,而忽略了,做事的能力之上的更多的要求。

有些能力的人,很容易對那些世故、圓滑的人會非常討厭,更別說那些偷奸耍滑或者老奸巨猾的人,這很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我見過很多朋友因此吃過很多虧,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原因就在於,以自己的能力或成績瞧不起別人,如果因此得罪的是君子也還好,但是,如果因此得罪的是小人,那後果可能就會比較麻煩,因為你有所能,而會讓有些小人顯得更無能。

有句話說:你能成就多大的事,在於你能駕馭多少小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說能做事只是基本能力之一,那如果有所成就,需要的系統性的能力都有哪些呢?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來自《長短經》,前邊寫過幾篇《長短經》的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歷史消息。

今天主要講的這一段來自《長短經·德表》,主體來自《文子》。說文子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如果說文子的號:計然,估計知道的朋友會多一些,簡單介紹一下吧: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詳,是道家祖師,與孔子同時,是《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思想尚陽 。常游于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范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前邊有計然七策的文章:計然七策,范蠡用其五助越國復國,用一條,你也可以創建自己的大企業,大家可以參考)

先看正文: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所謂「心小」者,慮患未生,戒禍慎微,不敢縱其欲也;

志大」者,兼包萬國,一齊殊俗,是非輻湊,中為之轂也;

智圓」者,終始無端,方流四遠,深泉而不竭也;

行方」者,直立而不撓,素白而不污,窮不易操,遠不肆志也;

能多」者,文武備具,動靜中儀也;

事少」者,執約以治廣,處靜以待躁也。


文字本身的意思不難理解,不過其中的含義需要簡單的說一說:

文子對合乎中庸品德的人才提出過這樣一個標準,他說:「總括人才的美德,應該具備』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個特徵。」

所謂「心小」,意思是說性格要謹慎周密,在禍患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能考慮到預防的措施;災禍剛剛顯露出徵兆的時候,就能提高警惕,有所戒備。最根本的對策是不放縱內心的慾望

所謂「志大」,是說立志要宏大,以實現天下大同、全人類共同富裕為己任,在錯綜複雜的是非風雲面前,堅持不偏不倚、公正無私的總則

所謂「智圓」,意思是說智慧要圓融無礙,象圓形球體一樣,處處融合,找不到起點和終點,但是能夠包容四方,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又象地底深處的泉水,永遠不會枯竭;

所謂「行方」,意思是說行為要正直端方,不屈不撓,純潔清白,有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貧窮的煎熬下,決不改變情操,飛黃騰達了,又不被沖昏頭腦;

所謂「能多」,意思是說才能要達到文武兼備,不論是在有所作為還是靜默孤獨的時候,都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規範;

所謂「事少」,是說善於把握事物的要領和關鍵,做到舉一發動全身,以一機治全局,以靜制動,以靜待躁。

對一個人而言,這六德的要求不可謂不高,我們未必都能做到,但是我建議大家可以把這些主幹條目貼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時時自省,思考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奇效。

我們接下來看五守

夫天道極即反、盈則損。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毅勇,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簡單翻譯一下:

天道運行的規則永遠是物極必反,盈滿則虧。所以做人要想保持大聰明、大智慧的優勢,就必須使自己永遠處於虛靈愚蒙的心理狀態;要想保持多聞廣見、博學明辯的優勢,就必須讓自己覺得永遠孤陋寡聞,才疏學淺;要想保持武勇剛毅的優勢,就必須使自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永遠處在有所敬畏的狀態;要想保持富貴顯赫,廣有天下的優勢,就必須讓自己享有的物質永遠有所節制,局限在最小限度內;要想兼濟天下,恩澤蒼生,就必須保持謙讓恭順的美德。這五條原則,就是從前賢明的君王所以能守衛天下的秘訣。

這五守也可以說是五戒,也是警醒自己時時反思,少犯錯誤,少自以為是,多實事求是,不惑於情,不惑於物。做好這五守,起碼能少犯錯、不犯錯。

九則來自於《左傳》

《傳》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傲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此九言,古人所以立身也。

簡單翻譯一下:

《左傳》中有言道:「不首先製造混亂,不因富貴榮耀侮辱人,不依仗靠山有權有勢胡作非為,不違背已經達成共識的協議,不傲慢無禮、目中無人,不持才自傲,逞能欺人,不報復惱恨自己的人,不道德的不去謀取,不仁義的不去觸及。」這九句話,就是古人賴以立身的原則。

回到上邊的問題,有所成就的人,需要的是全面系統的能力,能做事只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就是上邊說的能多,除此之外,還要有:心小、志大、智圓、行方、事少。缺一不可,缺一必被其所傷。

而五守、九則,都是提醒我們要有所戒懼,時時自省。

做到六德、五守、九則,助你立身、立德、立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nJMp2wBvvf6VcSZXG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