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厚度多少正常?很多人都很疑惑,不知道到底多少才是正常的。其實子宮內膜在不同時期,厚度也是不同的。
子宮內膜從形態學上可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功能層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變化的調節,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脫落性變化。而基底層在月經後再生並修復子宮內膜創面,重新形成子宮內膜功能層。所以根據組織學變化將月經周期分為了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經期3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子宮內膜的厚度是不同的。
我們以一個正常月經周期28天為例
增殖期:月經周期第5-14日。在雌激素作用下,內膜表面上皮、腺體、間質、血管均呈增殖性變化,稱為增殖期。這個時期的子宮內膜厚度從0.5mm增生到3-5mm。而且增殖期還分為早、中、晚3期。增殖早期:月經周期的第5-7日,這個時候內膜薄,僅有1-2mm;增殖中期:月經周期的第8-10日;增殖晚期:月經周期的第11-14日,內膜進一步增厚達3-5mm。
分泌期:月經周期的第15-28天,黃體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使增殖期內膜繼續增厚。此期內膜鬆軟,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受精卵著床發育。分泌期又可分為分泌早期(月經周期的第15-19日)、分泌中期(月經周期的第20-23日)、分泌晚期(月經周期的第24-28日)。這個時期為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呈海綿狀,厚度達10mm。
月經期:月經周期的第1-4日,為子宮內膜海綿狀功能層從基地層崩解脫落期,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後結果。子宮內膜功能層螺旋小動脈持續性痙攣,導致遠端血管壁及組織缺血壞死、剝脫,脫落的內膜碎片及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也就是月經來潮。
子宮內膜的厚度需要根據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來評估,一般來月經前較厚,月經後較薄。 參考文獻《婦產科學》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