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疫情依然沒有完全好轉的定論,但是接二連三開播的三部同類型職場劇卻讓觀眾宅在家也有很大的討論。
雙台同播以及衛視獨播的盛況,在後續收視率的表現中也是各盡所能,暫且不論買了多少收視率和水軍,光看這種選擇自己視角優勢的收視率數據統計,就看出三部劇的廝殺之慘烈。
黃軒搭檔佟麗婭的《完美關係》,開播高開低走,丫丫演技也遭遇了如董潔之前30+女演員硬凹造型扮演大學生的尷尬。
轉瞬間就因為配角陳數,高露,張凱麗不斷登上熱搜,反而是男女主角毫無存在感。
之後開播的《安家》,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改名後隨後播出,孫儷加羅晉主演,六六編劇,很多實力派配戲,想不火都難。
雖然劇集沒有太多硬傷,可是依然有人因為孫儷捐款問題開噴。
第三開播的則是李易峰和江疏影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光聽名字就是滿滿的瑪麗蘇和傻白甜的味道,幾易其名也是乘著熱度開播。
然而三部劇的共同點是職場劇的外衣無腦戀愛的硬核,所以遭遇的吐槽幾乎一樣。
仔細想想,國內職場劇不要說和日韓劇媲美了,哪怕是和香港TVB劇也差了一大截。簡直可以說被秒殺。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
中國的編劇寫不好職場劇嗎?為什麼?
網友「老白」的回覆或許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思考和回覆:
國產爛劇太多,好職場劇近幾年更是幾乎沒有。不過直指編劇去質問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的不公平。
爛劇多的原因很複雜,我之前說的那些當然也都是表象而已,如果深入探討就會發現這跟我們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都有很大關係,當然我們不需要探討這個,我就是想說罵編劇可以,但更該罵的人還有大把。
編劇有責任嗎?當然有,如果我們不對金錢妥協、不接爛劇、認真對待每一個作品,肯定能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你別忘了,編劇就是個打工的,很難做到這點。
比方說你在餐廳里吃到一盤臭雞蛋,你問服務員:你們餐廳服務員就特麼端不來一盤好雞蛋嗎?沒錯,編劇就是那個服務員——在中國,編劇還真就是個服務業,服務製片人、服務導演,甚至大牌演員。你想讓服務員集體辭職抵制餐廳選用劣質食材?開玩笑,你不上有人上。再說了,你怎麼知道別的顧客不喜歡吃臭雞蛋?
而更多的尷尬和無可奈何則來自於——資方當然不傻,他大概知道什麼東西最賺錢,也知道該拍什麼樣的劇本。
因為好的服務員不常有,好而敬業的演員也不多見,但是願意捧臭雞蛋的無腦粉絲卻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
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爛劇的鍋不應該讓編劇來背,因為拍什麼不拍什麼你真以為是編劇說的算嗎?
顯然不是,至少不全是,如高滿堂、六六這樣既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又有話語權的金牌編劇真的太少了。更何況國內的影視劇製作又不同於日韓和TVB以編劇為中心的體制,演員也是為角色服務。
而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國情的歷史環境約束下,中國編劇不是寫不好職場劇,而是沒法寫「好的」職場劇。
第一是現在電視劇編劇行業,大部分是大咖署名、槍手團隊創作的狀態。真正碼字的人壓力大、收入低,你指望這些人去真正了解一個職業甚至體驗生活本身就是不現實的,很多人連資料都懶得查,一個職業什麼樣全憑拍腦門想像,這能寫出好的職場劇就怪了。
第二是製片方不允許你寫「好的」職場劇。中國編劇地位低,是個人就能干涉創作,更何況是金主?製片方不讓你寫好的職場劇一方面是製片人自己水平的確有限不懂創作,二是「好的」職場劇沒人看,網上英劇美劇日劇一大堆,跟他們競爭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第三就是觀眾,國劇最大的觀眾群體是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家庭主婦以及有更多空閒時間網上觀劇的90後甚至00後,「好的」職場劇不如狗血愛情劇受歡迎。
同時,經典劇之所以經典,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有一個好作家的好小說作為依託。
但是正如網友所說,很可惜,《平凡的世界》之後,再也沒有類似的電視劇出現,可能是因為,沒有可以超越路遙先生的作家出現。
至少六六還有過底層生活的經歷,又總是善於結合社會熱點及痛點,所以寫的劇還能有一定的深度,邏輯也能自圓其說,而其他劇真的沒有硬核故事做依託,光靠流量明星來賺一把就跑的套路已經不管用了,哪怕是熱度爆棚的《親愛的,熱愛的》,又有多少人會再看第二遍呢?恐怕連回憶都懶得回憶。
這種發糖劇當時打發時間還可以,可是真正想要看到人性之光,人性之善惡與美醜的電視劇,那就真的需要依託一個好的劇本故事或者說優秀小說了。
不要再說看個劇就是為了圖個樂呵打發時間了,不要對明星要求太高了,如果藝術作品不能引發社會廣泛且深刻的討論,沒有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折射,那麼要藝術和明星幹什麼呢?燒錢拍那麼多爛劇就是為了讓觀眾呵呵一笑?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不要一邊嫉妒恨明星賺錢太多太輕鬆,一邊又捧著爛劇樂呵呵了。因為,作為觀眾,你的要求和底線就很低。
以上種種為寫不好編劇找的理由,並不是為了給爛劇開脫,他們也不想挽尊,三部同樣既傻又不傻的職場劇的背後,真正的好劇和爛劇的博弈其實還是資本和良知的對抗。
只是很可惜,目前的狀態下,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爛劇才有市場大行其道,爛劇的鍋就只能甩給無名之輩的編劇了。
然而,在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的當下,好劇是有記憶的,經典不是流水線就能打造的,當職場劇這塊田地被即將糟蹋殆盡時,下一個被毀的就是下一代的生活和三觀。
職場沒有也不需要傻白甜,要哭回家哭去;辦公室拒絕無腦戀愛,富二代也不是真的那麼白痴;有錢有智商的人根本不會愛上灰姑娘;賣房子如果真的那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順風順水,滿大街的營銷崗位就不會天天招人了!
別傻了,我們不想當傻子,更不想吃屎。
國產職場劇連個像樣的故事都編不好,還好意思尬吹演技嗎?!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