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的總師大大是誰?從未當過裝甲兵卻設計出中國最強坦克

2021-02-01     戰爭史

原標題:那年那兔的總師大大是誰?從未當過裝甲兵卻設計出中國最強坦克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那年那兔》已經播出多季劇情了。在第四季的某一集中出現了一個老兔子的角色,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只有一條手臂,而手下的小兔子們對他是一口一個尊稱「總師大大」。影片結尾,這位總師結合了國內外科技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第三代國產先進坦克。那麼這位「總師大大」是誰呢?他有什麼故事?

(畫面中那位藍色衣服兔子就是祝榆生總師。他在當年66歲退休時重新起用擔任99坦克的設計總師)

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祝榆生總師前輩。他是中國第三代坦克設計團隊的總師,他的團隊不僅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坦克還開創了中國全新的坦克工業體系,迄今為止,99式坦克經歷了數個升級改造,依然是中國最新最強的坦克型號。祝總青年時期當過工兵後來是炮兵,一直到退伍的那天都沒當過裝甲兵。但那些裝甲設計行業的同事們卻評價祝總是一位「比裝甲兵還裝甲兵的人物」。這個稱號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歷史和命運選擇

就在祝總擔任第三代坦克設計總師的初期,還有很多人表示質疑。一位坦克設計專業的教授直接質問,為什麼選一個搞火炮科研的領導來帶領坦克設計團隊?從祝總的履歷上,他在抗日戰爭時期作戰參謀和工兵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是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部長(1948年試射迫擊炮時發生事故,右臂被炸斷);解放以後擔任哈軍工火炮工程系統科研工作等職位。在軍隊和科研單位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劇中,那些穿軍裝的兔子都要尊稱他為老首長)。但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沒有任何坦克設計資歷和工程師職稱,只有步兵和炮兵的經驗,也難怪有人表示懷疑。

(祝榆生總師,1918-2014年。重慶籍貫,大校軍銜,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以後的國防工業科研工作。個人威望甚高和工作經驗豐富)

然而一位同僚卻說,是歷史選擇了祝總。

首先我國的坦克設計師都是坦克廠的同志們出任。59、69和80式坦克都是如此,這是不成文的慣例。但是後來因為69坦克訂單太緊張,於是把新的三代坦克設計任務交給了坦克所。坦克所卻十分為難,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接過坦克總體設計,更沒有合適的人選擔任總師。最後國防科工委和兵器部多次協商,就選了祝榆生作為總設計師。因為這個職位需要一個有統帥能力,又有紮實功底和思想開闊的人來擔任。後來坦克的研發過程中,祝總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優秀的領導能力,以及優良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自身高尚人格魅力。證明了祝總出任總師這個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如今三代坦克已經開花結果。我國的新主戰坦克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人才也有了。首長的指示:要把坦克研發中心建設起來,要把坦克生產基地裝備起來。這些都實現了,很多行業內的前輩們說,沒有祝總的貢獻,就做不到這一切。

(總師和設計的坦克合影。總師一條胳膊在戰爭中因為事故失去了,所以這位獨臂總師經常因為走路失去平衡摔倒。但從來沒有影響過他的工作態度熱情和積極性。總師曾經在一次會議前摔倒,會議結束後才被發現他已經摔斷三根肋骨)

理念高深,多謀善斷

很多坦克設計的前輩說祝總是領導理念中很高深的一位。祝總常說一句話:「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善謀,謀取求勝之道,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這句話首先體現在總師在三代坦克研發情況中。什麼叫謀勢,就是眼光看遠一些,密切注意世界坦克技術發展趨勢。我們的坦克在發展,人家也在發展,三代坦克以後要和2000年以後的先進坦克對抗。80年代,信息化戰爭剛有苗頭,總師就提出要把電子科技系統搬到坦克上,提高坦克防護水平和火控系統,提高坦克自動化操縱水平。可以說他的謀略眼光十分讓人欽佩。

(總師工作照,他的思想十分前衛。早在80年代就考慮要讓坦克水平能和2000年以後的先進坦克對抗)

後來總師在設計過程中還堅持「系統取勝」的指導思想原則。比如發動機前置後置的問題,火炮120MM和125MM爭論,都在他實踐試驗中得到了統一。

善於傾聽的總師

總師非常虛心,經常採納別人的意見。原來的老設計師們任務很重,就破格提拔了一些基層人員當參謀和智囊。比如火炮身管前抽問題,基層人員以前在搞120MM火炮時就提出過意見。但老前輩們沒人願意聽,只有祝總聽進去了。負責這個項目的一位工程師非常激動,因為在實戰的時候,在戰場就可以更換炮管提高了維修性能。比如說當時還沒有雷射壓制的概念,但老總把它裝上了,後來效果也十分好。這證明總師年齡雖然大,但思想一點都不保守。

(蘇聯解體以後,一些坦克武器開始外流。我國在一些渠道上獲得了國外先進坦克型號,就用它來測試研發我們的第三代坦克。這就是《那年那兔》中毛熊送坦克的故事由來)

從實戰出發

祝總的另一個思想優勢就是從來不把上級的要求作為最終指標。上級給的指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自己加碼:自己提出前衛的思想概念。比如125MM坦克炮,現在的技術水平就遠遠超過了俄羅斯,屬於世界一流。海灣戰爭時期,經常有多國部隊誤擊己方坦克的戰例。祝總就要求把敵我識別系統裝到坦克上去

祝總的設計思想是不滿足當前還考慮到未來,設計經常留有餘地。這就是他堅持發展125MM坦克炮的原因。裝甲模塊化也是堅持設計之一,因為以後如果有先進的附加裝甲問世,那麼就可以隨時更換。

人機工程也是一方面,總師經常在樣車上研究。發現乘員空間小,容易碰上腦袋。他就要求擴大空間,並督促實施,事後還要親自進入實車檢查。蘇聯的T72坦克裝了自動裝彈機以後就沒有逃生口,總師就要求一定裝上逃生口。他還經常進行實戰狀態下的測試,測試人員對他非常佩服。

這就是一個打過仗的總師特質,一切為了實戰,為了戰士。所有考慮都是從戰爭角度出發。

(如今的99坦克早已是世界一流水平了)

基礎紮實,道德楷模

之前我們說祝總沒有坦克設計經驗。但仔細一看他的履歷就會發現其實不然。抗戰時期,祝總就研製過反坦克手榴彈對付日軍坦克;在哈軍工他就去聽坦克專業課程;在炮兵工程學院他就研發過反坦克的82MM無後坐力炮;工作調動到北京以後,他就參加37MM自行高炮;坦克測繪項目等等都有參加。可以說,他的求學精神和個人能量(總師經常一頓飯就吃一兩多糧食,同僚們都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充沛精力)成就了他的坦克總師之路。很多下屬都感動地說:「看在你老的面子上,沒獎金我們也要干好!」

個人生活上祝總也是非常儉樸,很少和國家提要求。因為在北方,總師的住房有點老舊陰冷。他的家人就給國家總理寫了一封信希望改善條件,這件事讓總師發現以後他嚴厲訓斥了家屬,並退回了那封信件。

如今祝榆生總師已經於2014年去世了。他的逝世是中國國防工業的一個重大損失,也讓科研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導師。人雖然去世了,但精神是永存的,總師培養的人才和研發的國防項目都繼續在發揮作用。參考資料《坦克總師祝榆生》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_e5XHcBMMueE88vdc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