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農莊」打造都市農業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通道

2019-07-10     最美農莊



​【屋頂菜園

屋頂花園作為傳統的屋頂綠化方式,在中國已經發展的日趨成熟,但其景觀市場更需要向多元性、低碳性、實用性等方向發展。屋頂菜園作為一個新型的屋頂綠化概念,主張充分利用城市閒置屋頂空間,通過種植瓜果蔬菜等方式,提高屋頂綠化的實用價值。



[作用]

一、充分利用城市閒置空間,緩解城市農業土地緊缺矛盾

二、倡導新的生活與工作休閒方式

三、產出放心食用的有機蔬菜、水果

四、對市民提供農業知識教育的機會


[怎麼種]


首先得找到一個適合種菜的屋頂,屋頂要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方便把土運上去,而且土的厚度不得低於30cm。在保證承重的同時,也要注意屋頂的排水問題,防止泥土的流失。在屋頂上塗上防水塗料,不讓水源到處滲透,再把磚放到裡面鋪平,磚是一個多孔磚,水是從孔裡面經過的,為了泥土不掉到下面的水裡去,我們必須放一個過濾布過濾網,然後過濾網鋪好以後就把泥土放進去就可以了,就可以種菜或者種花了。



[在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

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主席埃德蒙·柯林頓·斯諾格拉斯:屋頂農場肯定在以後會有大的發展,因為在當今,不光是屋頂蔬菜,整個的屋頂綠化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隨著這個產業的發展,屋頂農場也會跟隨著這個產業的發展而發展。



【上海的屋頂菜園——天空菜園】


「天空菜園」的想法在2012年上海科普開放日的講座上被提出,靈感來自於美國紐約市中心的「布魯克林農莊」——一群熱衷綠色環保的年輕人在美國紐約市中心一座倉庫的樓頂所開闢的一個有機農場。





消費者只需每月支付50元的租金,就能獲得一個V-BOX種植箱的菜地,蔬菜種苗與日常養護,會有專業人員提供。到5月份,七寶凱德購物中心的屋頂已經有超過600個種植箱被出租出去。天空菜園圓了很多都市人的田園夢,V-BOX。


朱勝萱 天空菜園創始人


「自從16歲到省城昆明讀大學時離開了耕作的土地,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夢想,對味道、氣味和觸覺的感受,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家鄉。」在一篇隨筆中,朱勝萱這樣寫道。這位來自雲南農村的景觀設計師、上海世博會景觀工程設計負責人對於田園始終有一份特殊的情懷。2010年底世博項目結束,加上動了一次大手術,朱勝萱從緊張的工作中稍稍解放,他想,是時候讓心中一直藏著的田園夢付諸實踐了。「我相信在這座城市裡,還有很多人有著與我一樣的情懷,我要為他們找到一個能夠傾訴這份情懷的地方。」




一邊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一邊是充滿了泥土芬芳的田園,面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溝壑,朱勝萱需要找到一條通道。景觀設計師的身份讓他能夠以不同於常人的視角去觀察這座城市,很快他找到了圓夢的舞台——城市中大量閒置的屋頂。

將眾多的閒置屋頂變成田園、種上蔬菜,從技術層面來說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做好足夠的防水措施,鋪上專門的輕質土,再加上一套排水灌溉系統,一個天空菜園就誕生了,到2012年,這樣的菜園逐漸被他放到了一些工廠和商務樓的屋頂上。



【美國芝加哥城市農業屋頂花園】



芝加哥市加里·科默青年中心屋頂花園是一個服務於青少年的課外學習場所。每年,該屋頂花園生產並向學生、當地餐館、青年中心咖啡廳供應了超過1000磅的有機食品。整個花園欣欣向榮、風景如畫,由典型的以耕作為主的菜園脫胎為美麗的休憩場所。

綠色屋頂不僅降低了建築的氣候調節開支,為青少年提供了室外課堂,而且其菜園還經得住充滿熱情的孩子們的折騰。

屋頂花園位於青年中心二樓健身房的屋頂,周圍環繞著三樓的走廊和教室。來往於不同教室間的學生,透過全層高玻璃窗看到的,不再是以耕作為主的菜園,而變成了如畫的花園。

Stedsans有機餐廳



Stedsans是一家在大樓屋頂開門迎客的有機餐廳。這個農場最初由景觀建築師Kristian Skaarup、SofieBrincker,和園藝師Livia Haaland一起打造,自從2014年建立以來邁入了第三個年頭。

農場不僅為當地四十多戶人家的餐桌供應著新鮮蔬菜,還是CSA(Costumer Supported Agriculture消費者支持農業)的一員。


農場所在的這個屋頂原本被用作汽車拍賣,因此是改造成樓頂農場的絕佳地點。在大樓內部有一座升降電梯直通頂層,而且這個樓頂的鋼架結構也比哥本哈根的其他大樓要穩固的多。儘管行動之初一點也不簡單,而且Sofie、Kristian和Livia花了大力氣把這塊空間改造的如此美麗;但他們還是很感激,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市政府、鄰里社區和其他人的許多支持與幫助。



對於農場的經營者們而言,哥本哈根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城市。這裡安全卻不失樂趣,有光鮮的一面也有邊緣化的地方,例如Christiania的自由城。而且他們擁有世界上最有趣的美食環境之一——一座自給自足的屋頂農場、以及圍繞這些作物經營的有機餐廳。

這個農場原本由Sofie、Kristian和Livia創造了出來,因為他們想告訴大家把城市中原來用作高樓建築的幾寸土地重歸自然的可能性有多大





都市人一直都希望擁有一個建在溫室中的餐廳,而這幾位哥本哈根的實踐者們做到了。他們關注當地植物(蔬菜、香草、水果等),並且在城市田野中央的一個玻璃溫室里將這些本土的、新鮮的食材呈現出來。

現如今,他們的顧客們正坐在溫室中品嘗著精緻、本地化、素食為主的食物,四周環繞著生長中的植物、鳥兒的歌聲和嗡嗡的蜜蜂。

這是一個提醒人們的絕佳方式——提醒他們食物來自哪裡,應當對它們心存尊重和感激。




上到屋頂農場去,這是一個對於城市人而言十分具有治癒效果的行動。很多人說,在拜訪Stedsans有機餐廳時感覺很開心、心情更加放鬆。而更讓經營者們欣慰的是:顧客在用餐結束後,都變得更加精神飽滿、歡喜愉悅。

而這也正是他們的目標所在:只呈現高品質的食物,不僅獻給享用它的食客,也獻給為我們貢獻出原料的大自然。



【中央Rokkaku屋頂農場】

這個位於京都的中央Rokkaku區域商業綜合體的頂部,有一個屋頂農場,這是一個促進農業的項目設計代表。


在介紹這個項目之前,不妨了解一下這個特殊項目的客戶吧。

該項目的客戶已經長期參與銷售蔬菜和經營農場等業務,並且熟知日本農業面臨的問題,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項目來改善日本食品自給自足的情況,同時也希望建立一個溝通體系,打開農業在中部城市的溝通和傳播渠道,減少消費者和賣家花很多時間去了解農業的相關信息。



設計目的:

在設計過程中,客戶一直想喚醒人們再次意識到,人類的重要價值觀在城市生活過程中慢慢消退,而這也是該項目的起點和動機。項目建築的藍圖中包括一個重要的體系,就是把三方 (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並且進行互動。


設計布局:

該建築的第一和第二層為蔬菜、水果和加工產品的售賣區。三樓有一個屋頂農場,農場中布設有一家餐廳。




布局設計中還包括道路前方的彎折區域和限制高度,同時限制了面積比率,這個設計尊重了京都的歷史性質。除此以外,還設有零售商店,為了鼓勵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增設一個區域可供人們溝通、交流和休息。這是一種新概念的商業功能設施。

該項目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項目設計的收尾工作。設計師對各種功能材料的最大化運用,尤其額外關注於細節,對材料的表面紋理進行細微修改等。這些特性可以從混凝土建築框架及柳杉裝飾中可窺伺一二。瓷磚般的外觀與細曲線,大量國產木材製成的屋檐,鋼組件等等,都積聚了材料上的運用智慧。

簡單,優雅和力量——成為了整個作品的代名詞。



該建築的環境規劃並不依賴於先進的環保技術,而是基於京都的自然特性、傳統和文化。通過利用屋檐的深度、陽光、自然氣流和井水,並利用土壤溫度控制技術,彰顯出了設計者的信手拈來和深謀遠慮。




註:本文來源網絡,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MOCHENG_desig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_SPH2wBmyVoG_1ZLd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