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人在各大網絡上面又火了起來,他就是《北京愛情故事》裡面的一個小人物——石小猛。
石小猛家境貧寒,為了出人頭地他拼了命讀書,最後就差了7分沒考上清華,去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大學。
為了能出人頭地,畢業後,他選擇留在北京打拚。
可因為學歷不是很好,他只面試上了一家小公司,每個月拼死拼活地賺著3000塊錢,交上房租就所剩無幾。
他和佟麗婭飾演的沈冰都是來自於雲南,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石小猛對沈冰愛至骨髓,心裏面只有她,沈冰對石小猛溫柔體貼,忠貞不渝。
別的男人在自己心愛的女人勞累一天下班的時候,開車或者打車帶她回家,而他卻只能帶著她坐公交車,那一刻他的內心是迷茫而痛苦的。
在北京要生活下去太難了,石小猛被逼到一個無法透氣的牆角,交不起房租,房東對他惡言相對,打不起車,司機看不起他。
生活的巨大壓力之下,他變得敏感而自卑。
他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我至今還記得:
當我無牽無掛的時候,貧窮對我來說只是晚上吃饅頭和吃牛排的區別,無損我的快樂。
可當我愛上一個姑娘的時候,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了什麼是貧窮所帶來的自卑。
他這麼多年省吃儉用,來了北京從沒買過一身新衣服,每天早上坐公交都要跑一站再上車,只因為這樣能多省下一塊錢。
就這樣,他兩年攢下三萬塊錢,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帶著女朋友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是一個37平方的家。
即便只是一個37平方的家,他也變得異常興奮,在晚上拿著手電筒帶著沈冰在毛坯房裡面暢想關於他們的未來:這裡做一個餐廳,那裡放沙發,還要給她放一個搖椅,坐著搖椅慢慢變老......
他也曾經有錢過,從公司領到了獎金就第一時間給自己的女朋友買了一個戒指,還說以後給她換一個更大的。
他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就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安一個家,哪怕苦點累點都行。
可是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的富二代好友程鋒(陳思誠飾演)看上了自己的女朋友,跪下來求他放棄自己的女朋友(原話是:我願意拿我的一切跟你換)。
他斷然拒絕。
但他並沒有想到,資本的力量竟然可以如此強大,程峰對他女朋友死纏爛打,老闆為了迎合富二代程峰,設下陷阱苛扣了他的獎金,導致他前面的房子交了定金卻無法交首付,定金也不能退,之前的積蓄打了水漂。
而且他之前領的獎金,都要如數歸還,可是那個錢已經用來買戒指等等,花得差不多了。
甚至,程峰他爹也出面給他開條件,其實在這之前,他已經拒絕了他很多次。
於是,我們看到石小猛變得敏感、多疑,只要程峰接觸她,他就變得疑心。
後來許多事情的疊加,石小猛走向了另一面,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壞人,他也失去了沈冰。
他在閣樓間對沈冰一邊打電話分手,一邊失聲痛哭,看哭無數人。
最後電視劇的結局,是這樣:
這部電視劇的設定就是:
程峰是好人,不管他之前多麼花心,對多少女人始亂終棄,但他一心一意地愛上了別人的女朋友,有錢而且痴情,後面還打跑了石小猛這個壞人,所以他是好人。
而石小猛就是壞人,誰叫他扛不住?不管他有錢沒錢,不管他明天能不能活下去,不管他會不會坐牢,他都不應該放棄愛情。
那部電視劇的結局就註定他是壞人,加一個籌碼,他拒絕了,再不斷地再籌碼,直到他接受為止。呵,你看他還是接受了,果然是垃圾。
玻璃摔不碎,於是再加力度,等到玻璃摔碎之後,我們說,你看,玻璃果然不堅固吧。
那個時候的我們,愛情至上,什麼生活壓力都看不到,覺得石小猛三觀不正。
可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程峰對別人的女朋友死纏爛打,就是三觀正嗎?
利用手中的財富去引誘別人放棄愛情就是三觀正嗎?到底是誰把石小猛逼成這樣?
後來的我們經過了這麼多年在社會上打拚的經驗,當我們重溫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卻對石小猛這個小人物有著深深的共鳴感。
沒錯,他確實不是個好人,但是他的「壞」,更多的是被生活脅迫的無奈他根本沒有多餘的選項。
石小猛的老闆對他並不好,好兄弟吳狄說要不你別乾了吧,你成績那麼好,幹嘛給這種小人賣命呢?
但是他敢換工作嗎?不敢。
他的好朋友,都是家裡有錢有勢,不喜歡老闆可以辭職走人,但是他不行,他必須要考慮生存問題。因為沒錢,他沒得選。
當他參加高端飯局,他發現有錢人喝的紅酒十萬塊一瓶,一杯就是自己父母一年的工資,他心裡像地震一樣。
石小猛的同事告訴他:
「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城市的邊緣人,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能擁有純真的愛情,那也只能是,只能是我們這些人逃不掉的宿命。」
後來他被毀了,他有錢了,可以買得起房子了,卻堅持要在房子裡面放一個搖椅,看得我潸然淚下。
石小猛這個角色太讓人心酸了,當我們經歷了生存的痛苦,被生活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的時候,我們終於看懂了他。
八年前我們看不起石小猛,八年後我們都變成了石小猛。
父親、家族就註定了他出生後的順利。
誰不想要自己的生活順利一點?可是很多的時候,根本就沒得選。
那個冰花男孩,每天上學要在山區步行4公里,氣溫極低、路途又遠,趕到學校花了一個多小時,滿頭冰花。
可是他並不是上學路途最遠的,這座小學距離縣城50多公里,最遠的學生要早上五點半起床,步行三小時,翻過好幾座山。
那些大涼山的孩子們,他們沒有平板電腦,沒有遊戲機,有的只是吃不飽的肚子,是一身破破爛爛的舊衣服和凍得僵硬的臉龐和小手。
那些從艱難模式走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敏感和自卑。
記得看過一篇的文章,印象極為深刻。
文章中的那個農村學生,費勁千辛萬苦考入清華大學,可是入學之後卻極其痛苦。
剛剛住進宿舍,他得知三個室友全部都來自城市家庭,且父母都有大學學歷。
而他來自農村,父母只是小學學歷,從此他不敢向室友介紹自己的家庭,和他們打交道也非常沒有自信。
上課的時候,他也不敢去找老師請教問題,因為他害怕老師嘲笑他。
在班上,有對成績不滿意的城市同學,他們直接去找教授,和教授對質分數是不是給低了,這驚呆了他。
在同學們閒聊或者討論問題時,他只能沉默。
在這裡上學,他自卑極了,感覺自己沒有資格待在這裡,就像一個遊客,感受不到一絲歸屬感,他在日記里寫:「清華不像是我應該待的地方」。
後來熬到畢業,同學們西裝革履、意氣風發地奔走在求職路上,而他只能借西裝去公司面試,說話都怯生生的,極不自信,立刻被自信大方的競爭者比了下去。
除了你自己,你一無所有,連個性都是奢侈品。
網友「想跳下去的魚」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他說:
「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我認識了不少有錢的人。
但最讓我羨慕的,是一個富二代。
他是家裡的二少爺,喜歡自由地學習藝術。
無論什麼時候見到他,他都是一臉孩子氣的天真笑容。
毫無防備地跟你聊天,開心的不得了,渾身上下都灑滿陽光,眼睛閃閃發亮。
我從不羨慕有錢人,可是每次見到他,都感到萬分失落。
一點都沒受到過傷害的單純,原來真的只有金錢才能守護。」
是真的,有些東西,真的只有金錢才能守護。
面對了一個餓極了的人,哪怕你給他一個發霉的麵包,一瓶有毒的水,他也會毫不猶豫吞下去。
亦舒寫:早諳世事,不爭意氣,不外任人魚肉,有力氣者出賣力氣,免費奉送自尊。
殘酷卻又現實。
郭德綱在成名之前,曾經吃過很多苦,走過很多彎路,若干年後,他功成名就,在給自己兒子郭麒麟的家書中,他只寫了寥寥數語:「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無錢更苦。」
我想說的是,在物質條件有限的基礎下,努力更加成為了唯一的出路。
沒有傘的孩子,在大雨來臨的時候,只能學會努力奔跑。
《七宗罪》中說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為它奮鬥,而我只同意後半句。
雖然世間並不美好,但我們依然要為之奮鬥。
除此之外,我還想說:當你想隨意評價別人的時候,記住,並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樣的條件。
當我們經歷了他們的遭遇和成長環境,並不一定做得比他好。
在這個社會,每一個群體,每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的背後更多的是無奈和心酸。
有些人,他們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煎熬,外人可能永遠不會知道。
每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和每一個竭盡全力的背後,都有他們堅持和努力的意義。
揭開生活的全貌,會發現它挺殘酷,我們都可以在石小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你也會發現,我們都是在死扛。
人生就是這樣,大家都生活的很無奈。既然都很無奈,那就互相的無奈下去,看看誰可以在無奈中笑到最後,看看誰可以承受更多的無奈。
挺住,就意味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