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司前鄉「河長」的「降升」故事

2019-12-29     閩北日報

要前行,就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也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這不,曾以「追著問題治河道」而聞名的司前鄉,「河長制」工作一直居光澤縣鄉(鎮)前二名的,今年4月份卻落到第八名了。

令人欣喜的是,到今年9月份司前鄉的「河長制」工作又一路升位至第一名了。這「降」與「升」之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日前,筆者再進司前進行了採訪。

從前二名到第八名的反思

今年37歲的劉統華,年輕力壯。本來在縣城買了房子,兩小孩也在縣城讀書,雖在清溪村老家陪老爸老媽養蜜蜂、開食雜店,還種2畝口糧田,但多數時間都往縣城跑。如今不同了,一周最多去一趟縣城看看妻子和小孩,其餘時間都在老家。劉統華說:「我是村上的河道專管員,守土有責,亂排、亂倒、偷魚的人本來就是耗子,不24小時守著,還不變成專管變兼管,兼管變失管了。」

「專管」咋會變「兼管」和「失管」了呢?這得從今年4月份全縣「河長制」工作考評,司前鄉從前二名下跌到第八名說起。「河長制」工作一開始,司前鄉就「摸著石頭過河」,以問題為導向,在全縣率先搞交叉巡查、組建夜巡隊,完善健全了「河長」「段長」「警長」「專管員」等考評機制和體系。全鄉上下形成了「以河道管理為牛鼻子,倒逼全鄉生態系統維護」的格局。所以,在司前地處閩江源頭、閩贛邊界、河道長而複雜的情況下,2017、2018年度仍然一直保持全縣鄉(鎮)中的前二名位置。

光澤全縣共8個鄉(鎮),司前鄉怎麼會跌至第八名?鄉人大主席、河長辦主任袁水才分析認為:上頭想得千般好,還得靠下頭乾得好。問題就出在直接關係到「河長制」工作實效的河道專管員隊伍上。司前鄉共15個村(場)就有13個村的河道專管員是村幹部兼著,兩個沒兼的都得到市級表揚。專管員不能由村幹部兼任,這是其一。二是報酬不匹配。管得好的每月才800元,管得差的還不夠辛苦費和走夜路的照明費。永遠的責任要靠持續利益作支撐。時間一長,兼職很容易變成失職。作為「河長制」工作主要抓手的河道專管員都成聾子耳朵了,能有好名次嗎?

用招幹部標準選聘專管員

48歲的鄒萬生,原是黃坊村一名中年黨員,曾經的村幹部和漢遠公司的臨時職工,現在是新甸河道專管員工作站的一名專管員。他對每周的「三件事」特上心:每天不定期到自己責任區巡查一遍,每周不定期和站里其餘3名專管員交叉巡查、夜巡一次,每周一上午到站里開一次會,彙報上周工作,接受本周工作任務。鄒萬生說:「每月有1500元工資,加上在漢遠的事近、又靈活,全家加上妻子的打工收入,4口人有5000多元收入,一定要把考來的河道專管員當好。」

當個河道專管員還要考,而且像招收幹部一樣選聘河道專管員,又是司前鄉在全縣率先推出來的新舉措。這一舉措包括:年齡在50周歲以下、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身體健康、會用智慧型手機和無違法違紀記錄、為人正派、處事公道等報名條件;報名後的身體檢查、文化考試、面試、政審等;錄用後的集中培訓、崗上培訓等;待遇除每月1500元留下部分作考評獎勵外,還將每人的表現作為評先評優、村級後備幹部、吸收入黨等依據。

新的河道專管員選聘辦法,給強化河道治理提供了一個集聚人才的平台。原來由村幹部兼任,幹部勉為其難,還有群眾說「好事被村幹部包了」。現在招聘公告一發布,就有50多人報名。經層層嚴格把關,共錄用了12名,然後將他們按地域分為司前、新甸、清溪3個站,各站都選一名村幹部為站長,每月補貼400至500元,負責本站的領導、協調、考評等工作。鄉黨委書記高興有感言:「報名者中有黨員、退伍軍人,還有返鄉青年,平均年齡才42歲,且個個表示要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真是『人才奔著希望而來!』」

全天候值守家鄉河道健康

現任清溪河道專管員工作站站長的夏水清是西口村黨支部委員,也是原來的兼職河道專管員。作為支部委員,他分管了黨建、林業、自然資源和衛生一大攤的事,還要顧家。村裡的事沒做好交不了差,家裡的事沒顧好日子不好過。哪有時間去管每月只有兩三百元、卻要天天巡查的河道專管員的事?夏水清說:「現在雖然還在管同樣的事,責任還更重,但分工不一樣,花時少了,用心多了,每月也有四五百元報酬,不擔起一站之責,黨性、良心過不去。」

4個專管員就有一個站長近距離管著,相對於原來一村一個專管員自己管自己,雖然也有現代網絡跟蹤等措施監督,但「人在做,天在看」總有「看不到的角落」,還有「人到心不到」、「遇到麻煩事」單槍匹馬難以應對等。比如米羅灣河道十幾華里無人煙,又是電毒炸魚多發地段,你個專管員要斷人財路,誰會束手就擒?有個站長作後方,又有站里4個人抱團,日常巡查這段河的劉統華就常殺回馬槍,讓「魚耗子」無機可乘,河裡的魚便一天天多了起來。

與崗位匹配的素質、報酬,讓河道專管員回歸了「專管」的本位,使全鄉12名專管員形成了日常監督的全覆蓋,遇事取證、處置的全鄉一盤棋。「貓咪」守土有責、張網以待,「耗子」自然規矩老實、改行檢點起來了。全鄉7月份新一輪河道專管員上崗後,沒發現一起電炸毒魚案件,共收繳各類非法捕魚工具近百件,還處理了一起非法采砂和一起鸕鶿捕魚案件。「岸越來越美、河越來越暢、水越來越清、魚越來越多」再度回到了司前鄉百姓的視線。

作者:邱盛林 陳衛民 高麗萍 雷仁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R9qUm8BMH2_cNUgKn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