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耀祖」和「子涵」,誰比誰更「土」

2020-11-03     哈囉寶貝

原標題:為什麼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耀祖」和「子涵」,誰比誰更「土」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大家都認為名字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隨著「建國」、「建華」、「周勇」、「王強」之類的名字風靡之後,父母給孩子起名也越來越詩意,「子涵」、「梓怡」「子豪」等名字頻頻出現在花名冊中。而傳統的按家族輩分來取名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最近,有一位寶媽吐槽說家人非要給孩子按輩分來取名,但是孩子的輩分是「旺」,備選的幾個名字聽著都有點怪怪的,總感覺跟寵物更搭。到時候孩子大了被人叫「旺旺」啥的就太尷尬了,因為這事兒一家人還鬧得很不愉快!

一、為什麼按輩分取名不再流行?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是以「姓+輩分+名」的格式來取名。輩分在每一個姓氏的族譜上都已經確定,不會輕易更改。所以,很多大家族通過輩分就能清晰看出血緣宗親,這其實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這些年大家都不大願意對按輩分取名了呢?

第一: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年輕人大多進城務工或已在城市買房安家,對很多傳統習俗就逐漸淡然,文化的斷層就導致了大家對輩分問題越來越冷淡。

第二:社會的開放和發展,年輕人的思想越來越標新立異,在很多年輕人心裡,宗族觀念已不再那麼強烈,更何況是給自己孩子起一個毫無創意的名字呢?

第三:嚴格按照輩分來取名,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純粹是「老古董」思想,一個好聽的名字,且不說對以後工作生活有沒有幫助,起碼自己聽著順耳、舒心。

二、「耀祖」和「子涵」,誰比誰更「土」?

在有的人看來,給孩子按輩分取名並無不可,不過是有時候輪到孩子的輩分實在有點土。像什麼「光宗」「耀祖」之類的實在是搞笑,我可不想讓孩子的名字成為別人調侃的對象。

所以,大家給孩子起名也越來越「用心」,都希望孩子有個「漂亮」的名字。

「詩怡」「詩涵」「子怡」「子豪」……聽著就是有文化的人!

「耀祖」真的比「子涵」要老土嗎?

經常有朋友調侃說,現在的學校一個班三五個「子涵」「子怡」的太正常不過。更有的父母給孩子起名更是加入了網絡流行語「朱穆朗瑪峰」、「王者榮耀」、「黃浦軍校」……各種腦洞大開的名字讓老師們也是哭笑不得。

有的家長為了彰顯文化,故意找些生僻字給孩子起名,把老師都難住了多有成就感啊!等到孩子辦銀行卡,辦理各種證件的時候才知道簡直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三、取名自由,但別太隨意

說起給孩子起名,很多爸媽在剛懷上寶寶就開始翻《康熙字典》,上網查,找人算,開家庭會議討論。但是,給孩子取名雖然是大家的自由,但真別太過隨意、天馬行空了。

1、避免生僻字和有歧義、帶諧音的字

瞾(日月當空讀作zhào),㙓(四個土讀作kuí)。說實話,這真看不出有多少文化,反而有故弄玄虛之嫌。另外,像「楊偉」「杜子騰」之類的名字最好還是別取,給孩子起好名字了應反覆讀一下,以免出現尷尬的歧義和諧音。

2、追求個性,但不建議惡搞

寶爸是個足球迷就給孩子起名叫「羅納爾多」「貝克漢姆」,媽媽愛看韓劇,就給孩子起名叫「宋慧喬」嗎?不管是「謝主隆恩」還是「藍精靈」、「支付寶」,對孩子而言,這絕不個性,完全是在坑娃!康熙字典里57557個漢字,就找不到適合做名字的嗎?

3、筆畫別太多,別為難自己和他人

漢字博大精深,某音上經常有朋友秀自己的知識廣泛,但這些動輒二三十筆的字用到名字中,酷不酷不敢妄言,但別人已經做了幾道題了,你的孩子可能還在寫名字。簡單一點,再結合點傳統文化,起名也沒那麼難吧!

隨著大家思想的變化,「按輩分取名」越來越不那麼流行。但傳統文化並不一定都是「老土」,大家也不比一味排斥。有時候,按輩分取名也蠻好聽的呢。在這裡,奉勸各位想要在名字上「創新」的家長,名字是孩子一輩子的標籤,取名還是要走心啊!

---------

【本期話題討論:你對孩子取名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MGskXUBxV5JH8q_Xp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