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就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如果將這一句話放在當下科技行業中的話,或許再適合不過了。我們都知道,華為方面最近鬧出的動靜著實不小,或許華為原本並不想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但迫於情勢,華為也不能忍氣吞聲,因此與美國之間展開了科技技術方面的「較量」。
說起華為這一當下備受矚目的中國科技公司,在很多年前,華為只是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公司,甚至還有人稱華為只能一輩子為其它公司「打工」。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華為的「打工」生涯已徹底結束,而鋪在其眼前的是一條直通成功的康莊大道。
為了證明自己,華為不但抓住了5G網絡的發展機遇,而且一舉發展成為了集合晶片、5G技術、物聯網以及智慧型手機等多領域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巨頭企業。原本在華為認為會就此「一舉成名」的時候,誰料半路「殺」個「程咬金」,而這一成為華為發展歷程上「攔路虎」的即是美國。
說起華為與美國之間所產生的的種種「矛盾」,或許大家都很想知道一個問題,美國為何要這般極力「打壓」華為,難道真的是出於對華為技術實力的「眼紅」嗎?或許這只是部分原因。
要問美國為何要這般極力「打壓」華為,或許還是因為華為的成長速度已影響到了美國,對美國科技「霸主」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動搖不說,還在技術方面一度趕超了美國一些拒投科技企業,為此,美國開始對華為採取「限制」措施。
在被「打壓」的那一段期間,華為相繼被谷歌以及高通等公司採取了「斷供」措施,雖說前期華為的產業發展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這一系列的困難很快就被華為迎刃而解,不僅如此,華為還對它們進行了一系列「反擊」,「鴻蒙」系統消息的曝出著實令谷歌有些「手忙腳亂」,如今,高通也因華為對其採取的「對半砍」措施而感到「坐立不安」。
按照華為原來的計劃,華為本來是準備向高通採購1億套晶片的,或許是迫於「無奈」,由於「禁令」的影響,華為不得不開始措施,向高通持續不斷的「砍單」,從計劃採購的1億套晶片到現在的只採購5000萬套。
當然了,如果不受「禁令」影響,華為或許也會向高通連續不斷的「砍單」,目前麒麟晶片的布局已接近尾聲,這也就是說,華為正漸漸的減少對高通的依賴,或許哪一天,華為就會徹底擺脫對高通的依賴,對於高通而言,這一情況或許是高通最不想看到的。
不僅如此,受華為「鼓舞」,國內不少品牌手機廠商也正在研發屬於自己的晶片,這也就是說,一旦這些品牌廠商所研發的晶片成型,高通晶片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備受青睞,對於高通而言,這無疑將是很大程度上的損失。
說到最後,不得不說華為目前的技術實力已不容小覷,因此小編想問問大家,大家是如何看待華為向高通持續不斷的「砍單」這一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