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留財富,為孩子掙前途,遠不如教孩子這個

2019-12-06   我的天然工坊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你見過哪些驚艷到你的父母教育方式?

裡面有1000多條回答,涉及孩子成長曆程中的方方面面,但其中一條關於「父親留下的帳本」讓人印象最深刻。

筆者家境貧寒,母親早逝。在她17歲那年,父親也重病倒下了,父親去世的前幾天,從箱子裡拿出一個小本本交給她和哥哥。

父親很認真的說:「這是一個帳本,是這麼些年來欠別人家的帳。」

小到一根針,大到幾十塊錢,他都一筆一筆地記著。

父親不識字,這個帳本上面畫滿了整整一本圈圈叉叉,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號。

他說,擔心自己走了,兒女看不懂這個帳本,漏了人家的帳。

父親認認真真一項一項地念著,兒女仔仔細細一筆一筆地記錄:

某年某月某日,用某家種子三斤;某年某月某日,借某家錢五十;某年某月某日,抓某家小豬仔一隻.......

記完之後,父親說,"一定要保管好啊,你們兄妹一定要記得還啊。興許別人都不記得了,但是咱們不能忘。"

此後多年,筆者兩兄妹出門打工,每月的工資都留下一半寄回家還債,直到債務還清。

都說,現在是拼爹的時代。

有人給兒女留下一筆財富,有人為兒女掙出一個前程。

但有人,什麼都沒給兒女留下,卻唯獨留下了一本帳本。

就是因為這本帳本,傳給了兒女行走世間的寶貴財富:

不索取,不貪婪,言而有信,坦坦蕩蕩。

微博上有段《女童坐公交差1塊錢,被司機趕下車》的視頻曾引起過熱議。

兩個十歲左右的女孩,晚上坐公交車去舞蹈訓練班上課,車票總共要4塊錢。

但只有一個女孩投了1塊,最後在司機的提醒下,兩個女孩才一人又投了1塊,總共投了3塊。

車票不足,又想撒謊逃票,較真的司機要求兩個女孩下車。

事後,女孩的父母趕到現場,要求司機道歉,甚至是登報道歉。

或許司機的行為有些欠妥,畢竟晚上確實不太安全。

但對於自己孩子逃票的行為,父母自始至終都沒有正面回應。

在司機認為女孩應該為自己不誠信守則道歉時,父母領著女孩扭頭就走了。

有人問:「是誠信更重要,還是人文關懷更重要?」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說:「我們當然希望社會上有更多關懷弱小,善良包容的人。但作為父母,教孩子誠信更重要,因為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


莫言曾在《講故事的人》一書中講到,自己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上學時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多算了一位老人一毛錢。

回家後,看到一向堅強的母親淚流滿面。

母親並沒有責備他,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多年後,莫言再回想起母親的那次眼淚,心中依然沉痛,那一次是觸及靈魂的教育,教會了自己什麼是誠信和恥辱。

假如當時母親只是睜隻眼閉隻眼,默認了莫言的行為,或許如今的莫言還只是一個岌岌無名,甚至是四處精明算計的人,更別提擁有如今的成就。

一個懂得誠信的母親,會讓孩子明白,誠信是立身之本,只有堅守住底線,才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常聽人說,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所以,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也是父母問題的投射。

想要孩子講誠信,言傳身教太重要。

首先,父母要做出好榜樣。

很多父母為了敷衍孩子,會隨意答應一些要求,到時候再隨便找理由不兌現。

久而久之,就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父母話不可信」的印象。

一旦形成,他就有可能效仿父母,隨意承諾,失信於人。

當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不再,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其次,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和願望。

適時給孩子添置些玩具、圖書等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又是家庭力所能及的,會得到滿足。

這樣可避免孩子因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借別人的東西不還的情況。

對於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如一時無法滿足,向孩子說明緣由,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最後,鼓勵孩子說實話。

孩子說謊,有時是大人逼的。

孩子會惹禍,但有些父母會對小過失過於苛刻,孩子本能地想逃避懲罰,就會編造謊言。

耐心跟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幫助他們處理過失造成的後果,讓孩子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

沒有天生優秀的孩子,也沒有天生會教育的父母,不過都是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

有遠見的父母,會用心和愛陪伴孩子長大,教會孩子誠信、智慧、勇氣和力量。

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讓孩子擁有獨自前行的底氣。

與君共勉。

今天的小妃故事音頻內容,教會小朋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

答應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更不能花言巧語。

正如《弟子規》所言:「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