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為什麼因玉出名?

2020-05-21     獨行客地圖帝

原標題:新疆和田為什麼因玉出名?

國人對玉是情有獨鐘的,認為玉是君子之物。我國擁有遼闊的面積和複雜的地質構造,玉石資源自然非常豐富,僅在《山海經》中記載的產玉地就有二百多個。我國有四大玉石之說,即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岩玉、湖北綠松石。顧名思義,和田玉自然分布新疆和田一帶。

和田地區位於新疆南部,與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州、西藏阿里地區、新疆喀什地區等地接壤,面積約24.7萬平方公里。和田地區的地形非常特殊,北面大部分地區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則是雄偉的崑崙山脈。和田地區幾個縣的縣城基本上都分布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崑崙山脈之間的綠洲地帶上,比如皮山、墨玉、和田市、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

和田歷史悠久,自漢代起就有記載。和田古稱于闐,在藏語的意思就是「產玉石的地方」,清初改名和闐,1959年改稱和田。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與西域交通的要道之一,所以和田玉名聞天下也就不奇怪了。和田玉質地非常優良。眾所周知,玉石的質地好壞主要體現在形狀、滋潤程度、裂紋和雜質等方面。和田玉粒度很細,質地細密,就是人們所說的「縝密而栗」。和田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溫潤滋澤,給人滋潤柔和的感覺,比如羊脂玉就是因此而弛名天下。還有一點,玉石的透明度,也就是所謂的「水頭好」是非常重要的,和田玉則顯得水靈,極有生氣。

和田玉基本有四種顏色,也就是白玉、青玉、黃玉、墨玉。和田玉顏色相對純正,古人評價為「黃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純漆,謂之玉符」。同時和田玉中的羊脂玉更是其特有之美,人們認為「精光內蘊,體如凝脂,堅潔細膩,厚重溫潤,佩之可以養性怡情,驅邪避瘟,有益於人者。」和田玉有璞玉,所謂璞玉,就是通常人們說的「帶皮」。中國歷來就對璞比較重視,古人說「璞中之玉,有縱橫尺余無瑕玷者,古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此已當之重寶也。」和田玉的敲擊聲清越綿長,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

圖-俯瞰和田市區

你如果玩玉,一定知道玉石分為山料、籽料。所謂山料,就是從岩層中開採的,籽料則是指在河床中採集的。籽料和山料的區別主要指的就是內潤感。中國人喜歡和田玉,正是喜歡它的內在美,被視之為儒家思想的物質載體,正在於其內潤。潤的衡量,成熟度是最恰當的指標。籽料一般成熟度高,內外一致。這是山料很難達到的,籽料的密度要高過山料,同時山料外表看上去發乾,原石有稜角並且有風化痕跡和綹裂,籽料在河中經過無數歲月的沖刷,外表則如鵝卵石一般圓潤。

和田玉的籽料特別珍貴和稀缺,價格一路走高。當然這只是相對來說,無論是山料還是籽料,都是很值錢的,而且還會一直增值。事實上由於人們對玉石的喜愛和追求,在幾千年的漫長歲用中,采玉的方法經歷了幾個階段,從最開始的下河「撈玉」,到下河「踏玉」以至現在的「攻山采玉」,可謂一料難求。

隨著玉石價格持續升高,需求和收藏越來越火爆,現在前往和田觀光同時來尋玉的人越來越多。比如說產和田玉的龍喀什河,早已經被翻了個底朝天。雖然和田方面對玉的濫採行為進行治理,依然有人來這裡冒險。和田周邊的地層早已被人掘地三丈,翻來覆去已沒啥新鮮玩意了。籽料越來越少,山料的身價也相應提了上來。不過你如果決定上山采玉,一定要做好一切準備。崑崙山深處海拔約5000米的阿勒瑪斯玉礦區,這些年來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毛驢,但毛驢只能到達海拔約4000米,再高就上不去了。還剩下1000多米怎麼辦,你自己扛著唄。你不僅要翻越大阪,而且沒有路,只能順石縫,抓鐵索攀爬,下山時還要背著幾十斤重的原石,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深淵。

由於原石的稀缺,和田玉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不識貨的人很容易上當。這樣的混亂現象當然不能持續下去,早晚會規範化起來。曾有人說:和田不能只靠玉來維持知名度,和田地區歷史悠久,有很多遺址和古城的旅遊景點。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重點開發旅遊業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由於和田玉的知名度特別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又助力和田旅遊事業的發展。

更多新疆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ug-M3IBnkjnB-0zE9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