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討論《雍正王朝》)
隆科多是劇中的主要角色,又是少見的缺少官場生存智慧的人物,看問題只看膚淺的表層,而不會深究入理。
康熙廢太子胤礽,卻讓百官推薦新太子,其中「賢王」八阿哥胤禩的呼聲最高。除了康熙外,只有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和四阿哥胤禛府上謀士鄔思道看出來這是在釣魚。那麼,作為隆科多的六叔、首輔佟國維看出來康熙在釣魚嗎?也看出來了。至少以佟國維的道行,他怎麼可能不可能皇帝最怕下面的人結成團伙,即使是親兒子也不行。但隆科多卻沒看出來,像個傻子一樣,抱怨六叔不給他巴結「新太子」八阿哥的機會,只讓他當個牢頭。佟國維在劇中說了那首詩: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少年不識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實際上在原來的劇本中,佟國維還念了兩句不同朝朝的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不盡長江滾滾流。」佟國維的潛台詞非常清楚,就是對隆科多的不識大體全局很不滿。佟國維對隆科多說的很明白:佟國維曆數代而不倒,就是靠一條古訓——不要一條道走到黑,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老八和老四這兩個最有可能成為新太子的人選,佟家都要巴結。
這個淺顯的道理,以隆科多的智商,他應該是明白的。但讓隆科多不滿的是,佟國維自己去燒八爺的大熱灶,自己卻被六叔安排燒四爺的小冷灶。他質問佟國維:「為什麼你不去燒四爺的冷灶,而讓我去?」
佟國維說了一段在電視劇沒有出現的話。他說:「我們佟家將來的命數都要系在新太子身上。以前我看八爺希望最大,但現在來看,四爺希望更大。」對於佟國維的辯解,隆科多吃驚六叔怎麼會看上四爺,但在他心裡,依然覺得還是八爺勝算大,六叔這句話更像是搪塞自己的。佟國維作為官場老狐狸,他知道燒熱灶燒不好是很容易引火上身的,大熱必死的規律,從古至今都有。眼下,佟國維只能去燒八爺熱灶,而不是去燒四爺的冷灶,因為與他的身份地位不符。
佟國維首先不可能兩個灶同時燒,必須選一個。他是首輔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佟國維燒四爺的冷灶,等於提前把康熙的謎底揭開。康熙好不容易引蛇出洞把八爺引出來,佟國維卻要打草驚蛇,康熙怎麼看他?佟家的富貴還要不要了?佟國維要保全家族地位,就必須配合康熙演戲。康熙是皇帝,他雖然要引蛇出洞,但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直白,不然以老八的智商,他是很容易看破這個局的。這個時候,由佟國維出面是再合適不過的,他是宰相,說話有極重的分量,但又不是最終拍板人。這個引蛇出洞的角色,另兩位上書房大臣馬齊和張廷玉都不合適出面,級別還不到足以讓八爺放鬆警惕的地步。
所以,佟國維只能去燒八爺的熱灶,雖然他早就看出老八沒有勝算。
康熙對太子胤礽不滿,佟國維自然看在眼裡,他知道即使復立胤礽也不過是拿胤礽當槍使的。上面講了,佟國維隱約認為四爺即位的希望最大。但是,康熙要選老四,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培養。佟國維年齡非常大了,他未必能等到那一天,他必須提前布局。可佟國維的身份又不適合明著巴結老四,這個任務由同樣是官場冷灶的隆科多去辦是再合適不過的,不會引起老八的懷疑。再者就是佟國維認定是隆科多是佟家最有可能出人頭地的後輩,年齡相對年輕,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與老四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佟國維和康熙吃飯時就已經把交易做好了,佟國維幫助康熙打掉老八團伙,以犧牲自己官位的代價換取隆科多出任權位極重的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之前佟國維讓隆科多出任理藩院牢頭,接近四爺心腹十三爺,就是在提前下布局。
只是以隆科多的眼界,他看不到這一層,還在那抱怨六叔不給他巴結老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