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
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是一部漸次對外開放的歷史。早在1992年,當年的電真空就對外發行了B股,這可以說是最早中國股市這個國內封閉的市場打開了一條縫,境外的投資者可以用美元來購買中國股票。
接下來滬市的B股形成了一個板塊,而深市發行的B股用港元計價。再接下來中國的公司開始出海,到香港市場上發行H股,到美國、新加坡等國海外上市。
開放是雙向的,中國股市走出去,海外的資金也走進來了,2002年實施了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即QFII制度,2011年以人民幣計價的RQFII登堂入室。
經過那麼多年努力,這兩支海外資金大軍已經成了中國股市的主力軍,數據顯示,至今年八月,QFII總額度為3000億美元,共有292家機構獲批1113.76億美元;RQFII總額度19900億元人民幣,共有222家機構獲批6933.02億元額度。
「放開」QFII與RQFII額度有何意義?
所謂QFII,即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在中國內地投資於A股市場的外資機構。而RQFII,是持有人民幣的外資機構在香港市場通過中資券商投資於A股的途徑。
此次取消QFII以及R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同時,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併取消。不僅是總額度的限制取消,而且連單家的額度備案和審批也同時取消。一句話,「歡迎符合條件的全球各地境外機構使用境外人民幣開展境內證券投資。」
對比最近市場的兩個「催化劑」:央行「降准」以及此次取消QFII與RQFII的額度,此次的政策對國內整體金融市場影響更為深遠和直接。
原先的額度都還沒用完,就取消了額度,這意味著市場的目光放得更遠。此次除了取消QFII和RQFII額度控制外,還調整了其它的措施,比如:取消了QFII資金匯出20%的比例限制,取消QFII和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又比如:允許開展外匯套期保值、對沖境內投資的匯率風險等,一句話,錢進得來、出得去,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大門開得更大了。
這樣的舉措就眼前來看,似乎是一種開放的姿態,但如果將眼光放得更遠,一旦未來中國股市出現大行情,已經開放的大門讓國際資金進入更快,且沒有障礙,等到外資洶湧進入之時,恐怕擋都擋不住,相信長驅直入的資金的壯觀場面,未來我們都能看到,所以,這次開放的舉措是制度層面上的,其效果在不久的將來。
早在三個月前,管理層將未來股市發展的基調定為: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當下市場的股市新政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展開的。在當今世界貿易摩擦懸而未決之時,中國資本市場擺好自己的姿態,臨懷不亂。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此次取消QFII和RQFII額度,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實際影響
開放額度,實際影響三個方面:
1、不管QFII還是RQFII,其實都是外資。可見,這是一種表態,展示中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的姿態,也為A股的長遠增量資金進場留足了空間。
展望未來,隨著MSCI、FT Russel等主要國際指數編制機構相繼將中國A股納入,並逐漸提高權重,將有持續的長期資金進場。而目前放開額度,也是為日後增量資金掃清障礙。
2、刺激外資進入人民幣離岸市場,推動人民幣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而這毫無疑問對香港的金融市場以及港股市場也帶來長遠利好。
截至2019年7月底,通過香港進入大陸的資金在國內實際利用外資占比一直維持在7成的水平。可見,香港仍是我國最為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
3、與滬深港通渠道形成互補。眾所周知,目前外資進入A股市場主要有兩個渠道:1.QFII與RFII;2.南北互通渠道中的滬深港通,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北上」資金。
就近期市場走勢而言,大盤在3000點左右多空陷入了拉鋸,上周上證指數突破了半年線,這意味著將一年以內的短中期均線全部踩在了腳下,目前半年線的位置在2972點,這個點位還將經受檢驗,只有夯實股價基礎,以這個點位作為起跳點,大盤才能高看一線。
就上證指數而言,現在前方有兩個高地,今年的次高點3048點和今年的最高指數3288點,在9月份越過3048點似乎問題不大,其實現在離3288點也不算太遠,漲8.5%即可,而深圳成分股指數離今年最高點距離只有6.5%,在今年第四季度中,躍上今年的最高點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從市場的熱點來看,深市帶頭衝刺最高點的機率較大,這從成交量上可以佐證。
滬深兩市的日成交量比例又到了4:6,儘管滬市科創板贏得眼球,但成交量還是主要堆積在深市,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外資持倉的兩個特點
1.重倉藍籌及白馬股;
2.最為偏好且且比重最高的行業為:消費、金融、醫藥醫療行業。
一、首先是消費股。例如白酒、榨菜、體育用品。很難想像早已重倉FAANG的國際資金到A股來還要投科技、投5G、投創投;而消費品,特別是具有一定品牌效應和產品護城河的股份,都將受到外資的青睞。
從QFII重倉股來看,2019上半年持倉市值最高的20隻股票中,就有不少人們耳熟能詳的白馬消費股,例如美的集團(000333.SZ)、貴州茅台(600519.SH)、格力電器(000651.SZ)、五糧液(000858.SZ),等等。其中貴州茅台最為突出,外資持股市值預計超過千億。
白酒整體消費量在2013年後就基本不再增長,行業大的趨勢是價位升級和龍頭集中,「少喝酒、喝好酒」成為新的消費習慣。市場預計,貴州茅台因營銷政策調整要求經銷商在6月底集中打款,並且6月集中發貨量中有一部分未在當季進行確認和結算,因此預計下半年確認發貨後業績依舊會維持較高的增速。
二、其次是金融股,如中國平安(601318.SH 、 2318.HK)、華泰證券(601688.SH 、 6886.HK)、寧波銀行(002142.SZ)、平安銀行(00001.SZ)等。而其中,中國平安這一金融集團最為突出,其滬港通持股情況僅此於茅台,預計外資持股市值也將達千億。
中國的保險深度遠遠不及東亞其它國家(地區),中國人均保單數量不到一張,而香港這個數字是3張,日本是7張。而中國的養老金與全民醫保只能提供比較基礎的保障覆蓋,因而商業保險是必須的。中國的保險市場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而對於中國平安,公司自2016年以來積極落實「保險姓保」,推進產品轉型,將銷售重點放在了長期人壽以及健康險等「新業務價值」較高的產品上,在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攢足了發展的後勁。此外,平安大力提升代理人素質,實施人才戰略,並將科技成果應用於銷售與服務,品牌內生的增長動力不斷加強。
三、最後是醫藥股,如恆瑞醫藥(600276.SH)、愛爾眼科(300015.SZ)、雲南白藥(000538.SZ)、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等。
總結
隨著外資入市資金量逐步加大以及從外資的投資風格來看,市場會趨近於發達市場,A股可能會逐步改善暴漲暴跌的常見局面。大金融板塊將直接受益。此輪改革的核心就是外匯金融帳戶的開放,從而導致市場交易量增大、交易活躍,券商、投行、信託、銀行這類金融服務商都可以從中獲益。
同時,由於主動型外資的投資標的主要集中在可以代表中國未來經濟主體的公司,尤其是長期業績表現穩定增長、現金流充裕、流動性高的標的,投資者可以積極關注經濟轉型後的核心資產。
股市的對外開放大門打開,而來自於MSCI、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斯三條主線的納入A股權重的加大,這樣的布局應該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一旦外資大舉進入,這些指數的標的股值得投資者持有。
作者:應健中
編輯:王穎、楊燊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第一財經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