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創未來: 從負債30億到世界500強

2019-11-07   投資廣州

面向未來,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將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產融結合,布局智能網聯和移動出行等新業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和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廣州汽車事業發展和城市升級。

57秒,這是廣汽傳祺智慧工廠總裝一台車所需要的時間。這樣極致的生產效率,在22年前廣汽集團剛剛成立之時卻是不可想像的。

1998年,在經歷了各種困難之後,廣州標緻合資項目宣告失敗。在「廣州能不能搞汽車工業」的質疑聲中,負債近30億元的廣汽集團和廣州這座城市一起,重新起航。

如今,汽車工業已經發展成為廣州的一張名片,而廣州汽車工業也從邊緣走到了世界舞台,成為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聚寶盆」。在這背後,作為廣州汽車工業發展和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廣汽集團始終與廣州汽車工業發展同頻共振。

面向未來,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將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產融結合,布局智能網聯和移動出行等新業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和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廣州汽車事業發展和城市升級。

「廣汽的發展,離不開廣州這片土壤;廣汽也是廣州的名片,在國內外舞台上講好廣州故事、傳播廣州形象。」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未來,廣汽希望立足廣州、走向世界,希望廣州為廣汽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動力,廣汽也將努力為廣州的發展貢獻更多的稅收和榮譽。」

廣州人的造車夢

廣州汽車工業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69年,廣州汽車製造廠推出「紅衛」牌貨車,但由於無法與一汽的「解放」牌和二汽的「東風」牌貨車競爭,1979年不得不停產下馬,10年的總產量也僅有1萬輛左右。

1985年,廣州汽車與法國標緻汽車達成合作,成立廣州標緻汽車公司。1989年9月11日,廣州標緻505SX轎車(5座)正式投產,一度供不應求。

廣州人生產轎車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但廣州汽車工業在此後的發展卻並非一路坦途。1998年,廣州標緻合資項目以失敗告終。彼時,廣州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重組廣州標緻,以1法郎的代價收購了廣州標緻的法方股權,並且整合國有汽車資產成立了廣汽集團。

同年,廣汽集團重組廣州標緻,成立廣州本田(2009年更名為廣汽本田)。以此為開端,廣汽集團繼續擴大合資合作,先後與豐田、日野、菲亞特克萊斯勒、三菱成立了合資公司。

十幾年前,合資品牌一路高歌的另一面,是中國自主品牌低迷的殘酷現實。廣汽集團始終不忘振興廣州汽車工業的使命,提出了「舉全集團之力發展自主品牌」的思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力開展自主研發,堅持發展自主品牌。在自主研發方面,累計投入超210億元,已構建了以廣州、上海、矽谷、洛杉磯、底特律五地的全球研髮網絡,具備國內領先的研發水平。

2008年,廣汽乘用車公司成立,2010年9月3日,自主品牌傳祺首款新車正式下線,並成為廣州亞運會的官方接待用車。以黑馬之勢,廣汽傳祺由此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在銷量上創造「傳祺速度」的同時,更成為北美車展110年來首個進入主展館的中國汽車品牌。

經過21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廣汽集團已經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擁有超過2700家經銷商,完成了從廣州走出去,向華中、華東兩翼延伸的戰略布局,並且形成了整車、研發、零部件、商貿、金融等五大板塊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大型國有控股股份制汽車企業集團。

此外,廣汽集團以廣汽傳祺為核心開展國際化戰略部署,形成「全球化研發、全球化採購、全球化銷售」的新格局,穩步推進集團國際化戰略。截止2019年8月,廣汽集團已經在海外19個國家和市場布局,遍布非洲、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區域。

創新贏未來

當前,汽車產業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深刻歷史變革時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是汽車發展大勢所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 並與傳統的汽車工業融合創新,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數字化等新趨勢推動著汽車產品乃至整個生產製造方式的進化。同時,廣州產業和經濟也在轉型升級,朝著IAB方向發展。

為了在未來移動出行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長期規劃藍圖,曾慶洪指出,廣汽集團只有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把握行業前沿趨勢,把准城市經濟脈搏,在質量、效率、動力三個關鍵環節上不斷創新變革,才能將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從要素驅動變為創新驅動,繼而實現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的轉型。

布局已經提前開始。2017年4月,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正式動工,首期工程——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20萬產能項目已於2019年5月正式投產。產業園計劃投入450億元,預計總產值超1700億元,利稅超42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超2萬人。

同時,為了構建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廣汽集團還積極加強與華為、騰訊、蔚來、中國移動、科大訊飛、思科、滴滴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合作,加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應用,打造移動出行大平台。

創新,是推動廣汽集團持續發展的源動力。而作為廣汽集團的大本營,廣州因其兼容並包與堅持創新發展一直走在歷史前沿。根據廣汽集團的經驗,一座城市要煥發新的活動,關鍵仍在於堅持創新。

具體而言,廣州應不斷完善營商環境,以優質的制度供給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創新生態,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全過程全鏈條的創新活力,構建國際創新高地;並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以此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優勢,從而打造國際創新樞紐。

「未來,廣州可以培育更多更強的創新型企業,打通創新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的『通道』,引導高端經濟要素資源向創新型企業匯聚,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曾慶洪說。

編輯:投資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