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母球會轉彎!怎麼做到的?

2020-07-16   斯諾克

原標題:你的母球會轉彎!怎麼做到的?

複雜的側旋

側旋就是用球桿擊打母球中心線偏左或偏右的地方,使母球不僅能向前滾動或滑動還產生自轉,從而改變碰撞後的母球路線。俗稱「加塞」。加塞方向與母球自然的行進方向一致的一般叫「順塞」;加塞方向與母球自然行進方向相反的叫「反塞」。

必須先提醒一點:如果作為初學者和愛好者,您還沒有熟練掌握擊打母球的中心線點位,還沒有熟練的掌握高杆、定杆、拉杆的技巧。請您不要輕易開始側旋的練習,對於複雜的側旋球即使是職業高手也是能不用就不用的,因為那會大幅度降低您的擊球穩定性。

加塞造成母球行進路線的改變

極大母球的中心線外部會使母球的行進路線發生改變,從而使準確擊打目標球上的進球點變得更加困難。那麼母球是如何行進的呢?請看下圖

上圖顯示由於擊打母球左下方的點位,會造成母球立即向右偏離,但經過一定距離後母球因為旋轉又會重新回到中心線方向。這種現象會極大的增大極大目標球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兩個新概念, 偏轉角和偏心率

偏轉角:偏轉角是指擊打側旋球造成母球行進線路的改變。偏轉角簡單的講就是擊打母球的左邊,母球向右偏;擊打母球的右側,母球向左偏轉。同時擊打力度越小偏轉越小,反之越大。

偏心率:偏心率是指有側旋的母球擊打到目標球後,由於摩擦效應使目標球的行進路線發生改變。母球右側旋轉會使目標球偏左,母球左側旋轉會使目標球偏右。擊球力量越小摩擦時間加大造成偏心率越大,反之越小。

以上兩種現象會進行抵消,但如何抵消則是一個過分複雜的問題。我們並不需要在理論上繼續研究。由於側旋球的特性,產生了瞄準時的「讓點」問題。但讓點要讓多少,是向左讓還是向右讓,還是不讓,就要看母球和目標球的距離以及母球的偏離和旋轉強度了。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對此有一定的感受。當然我們也可以了解擊打本身對偏轉的影響,來儘可能減小它的影響。首先,球桿水平可以明顯減小偏移,在擊打側旋球時,將球桿整體移動到擊打點位的那條線上,而不要只移動前手架而不動後手,同時球桿要儘可能保持水平。就像這樣

其次,擊打時球桿不要過分延伸,造成球桿將母球別開。最後,擊打力量不要過大,盡力做到順暢自然。如果做好以上幾點,母球與目標球距離合適的時候,就不需要讓點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可以了解加塞擊打式多麼的複雜。理論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掌握則需要艱苦的練習。 給愛好者真正的建議是,除非必要不要加塞,如果必須做力量不要太大。

球撞擊台邊

母球或目標球撞擊台邊,也就是術語說的碰庫。當母球以一定的角度撞擊到台邊時,通過台邊的反彈以一定角度反彈出去。通常我們引用光學的概念,引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為了能更好的說明該問題,我們假設了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情況。並在此假設下說明該現象。

這個假設建立在球碰撞台邊的時候沒有旋轉並且速度適中的時候。當無論是母球或目標球本身的速度或旋轉改變了都會對反射角度產生改變。

通過上圖我們清晰的看到。 當輕力擊打時母球速度相對較慢,反射角會大於入射角。反之當大力擊球時,由於膠邊的回彈造成反射角小於入射角。與球本來入射方向一致的順賽會加大反射角,與球本來入射方向相反的反塞會減小反射角。至於這些增大和減小到底有多少則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還受到膠邊新舊、台尼新舊、濕度大小等很多細微的影響。

通過三期的介紹,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撞球的基本知識,特別是對母球控制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了這些我們就會了解撞球運動本身的難度,影響母球線路的因素是如此之多,更別說那無比複雜的相互結合與影響。但撞球運動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可控又變幻莫測。兩個人實現同一種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看了這幾期文章的愛好者不應當僅僅把他讀懂,而應當拿起球桿,去嘗試、去體驗。按照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去建立自己的感受系統。知識其實是簡單的,實踐才是撞球的真諦。記住撞球的真理,「在球桌上,你能想像到的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