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范曾的文章《天地為爐造化功--記劉繼卣先生的動物畫》

2020-02-26     連環畫PP

【范曾】天地為爐造化功
--記劉繼卣先生的動物畫
1985
生活能給人們的容貌打上深深的烙印,而大自然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鬥爭,也塑造了動物萬類的形象。賈誼在《鵬鳥賦》中講:「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功」。在宇宙這無與倫比的大熔爐中,經過億萬斯年的鍛鍊錘鑄,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動物的形體逐漸定型了,當然,變化的規律繼續起著作用,然而,這變化卻是極其緩慢的。


天上的鷹隼,地上的虎豹,以它們的威猛兇殘,欺凌群倫;剽悍的駿馬、美麗的天鵝,以它們超群的美德和卓越的儀容,光照四方;弱小的生命一般膽怯而善良;既無兇狠堅利的爪牙而又想欺侮更弱者的狼、狐,性格極其卑劣。社會,有人生相,自然,也有人生相。


劉繼卣先生,是為萬物傳神寫照的國手,他本人以老實、誠懇著稱於世,他深居簡出,自甘寂寞,這就為他「萬物靜觀皆自得」創造了寧靜的環境。他幾乎愛所有的動物,因為,動物之間的仇殺,與畫家無關,我們能不驚嘆虎豹斑斕絢麗的皮毛嗎?能不讚美雄鷹極目八荒、垂翼天邊的英姿嗎?歷史畫家能因為畫了華陀,而不畫殺了華陀的曹操嗎?離我們越遠的歷史,我們越能寬容;離人類越遠的生命,我們也越容易博愛。劉繼卣筆下的猛禽凶獸,固然有威勢,但我卻認為,畫家更大的同情和惻隱,一定寄托在弱小的生命身上。看他畫的松鼠、小兔、羊羔,不由你不湧起一陣愛憐之心。他們溫馴地、與世無爭地生活著,他們時時逃避著爪牙,眼神中永遠透著惶惑與不安。至於孔雀、鸚鵡、鴛鴦、錦雞……這是造物在色彩學上的不朽傑作,在劉繼卣的筆下,也是一首首錦心繡口的贊詩。那僅比人類慢走了一步而遺恨千古的猴子,在劉公的筆下更是出神入化,千姿百態,想起他畫的水簾洞和花果山,我甚至想,不進化也罷。


劉繼卣甚至會原諒豬,他從一般人的偏見外,發現了小豬在渾沌未開、還不曾過分沉淪時的天真稚氣和靈動之美,他恨過的一種動物――狼,那是集所有惡德於一身的傢伙,它是卑怯與兇殘的合而為一,粗糙醜陋的外形,錯落雜陳的牙齒,而因暴食與飢餓的輪迴,狼多數胃病而口臭,由於既想避害,更想害人,神經過度緊張而癲狂,…….,這就是狼,就是劉繼卣所深惡痛絕的狼,像狼一樣的人,是人們所警惕的。

我有一首悼劉繼卣先生的詩,抄錄於下,以寄懷思:
天地為爐造化功,劉公筆下豈雕蟲,
前塵莫憶他年淚,夕照終歸晚境紅。
一世躬耕無便捷,千秋論說信尊崇,
雙獅自有英雄魄,展卷猶聞故國風。

(范曾)


本文摘自:虎威將軍1969的博客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bGSgHABjYh_GJGVug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