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似乎隔幾年就要看一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大概多少有一種「從他人失敗人生中找優越感」的心理,或是從中受些啟發或警示,抑或從對比中發現自己其實很幸福。
想必一部電影,一本書,能有這樣的作用,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不過呢,每個人看的時候,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我們當然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到帶給自己希望,力量和正面積極的作用,而不是像有些觀眾說的那樣:看了覺得抑鬱。
如果是有抑鬱的感受,只能說還是自己心理上有些問題,或是人生也有些問題,需要做出些調整。因為松子的一生,其實是有正面力量的。
她面對生活時,是善良積極熱情的,那些穿插的消極和後來的墮落,她自己有責任,但中間其實也有積極的細節,最後也是重新燃起希望的,只不過運氣不太好,希望被一幫熊孩子給掐滅了。
不管怎麼說,她其實已經很努力在面對生活了。但是有很多方面的影響,造就了她混亂的一生,面對這些問題時,她又沒能智慧冷靜地處理解決。
其實換作是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呢?這的確是個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原因
松子的人生法則里,很多問題都來自她的性格影響,而這性格的造就,來自原生家庭。這個影響,也是最大的影響。小時候的心理陰影,若長大後自己沒有找到消解的方法,真的會影響一生。
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負面的。有些成長過程中增加了自己的認知後,處理解決了,有些卻因為自己沒有學習,沒有智慧,沒有正確的態度而一生背負,從而命運也被自己的性格影響。
1.缺愛
松子從原生家庭受到的最大影響就是缺愛,缺的主要是父親這個一家之主的愛。也是因為父親把寵愛都給了妹妹久美,這其實也不是父親不好。
久美一直生病,身體弱,大多時間都臥床,父親心疼她,覺得愧對她,對她更好也是常人會有的行為。因此忽略另外兩個孩子,當然也是他的養育方式不對。
好在弟弟可以自行消解,抑或是弟弟從母親那裡獲得了愛。而松子對父親的愛卻有執念,得不到就內心缺失,對比他對妹妹的好,就更缺失了。
面對父母偏愛時更好的做法:我覺得應該不是嫉妒,而是跟父母一起去偏愛那個他們偏愛的人。當然,這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是有難度。
小時候的松子若是做不到,長大後的她若能這樣做,情況一定會好很多。若她跟父親一樣去偏愛妹妹,而不是嫉妒妹妹,父親一定會對她心懷感激,也會因此覺得欣慰,從而對她也好起來。
2.討好
松子的做法:松子小時候,發現父親給妹妹帶禮物不給自己,陪妹妹不陪自己,就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想要討好父親,因為做鬼臉逗笑過父親一次,於是經常使用,父親從開始忍不住笑,到後來勉強而尷尬地笑,只能顯得松子更好笑罷了。
不光生活行動上討好,人生價值上她也在討好,努力想得到父親的喜歡和認可,所以上父親認可的學校,做父親認可的工作。
更好的做法:然而這些都沒有作用,因為父親也不是不愛她,只是另有原因罷了。所以呢,得不到父母關愛時,不必去討好,那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是有自尊,才更有可能贏得尊重和喜歡。
我們都應該知道,討好這個行為,其實就是最大的不討好。人一旦開始討好某個人,自己的姿態就不好看了,對方眼裡的你也失去光彩和個性了。
3.順從聽話
父親覺得妹妹可憐,所以對松子嚴厲冷淡,也未必就是不愛,只是覺得寵愛了松子就對妹妹不公平一般。所以松子稍微做出點對妹妹心情和身體不利的言行,父親反應就很大,可能還會打罵。
這導致松子小心翼翼,生怕惹父親生氣,從而順從聽話。這樣做的結果是,心裡有氣有不平都積壓著,到了一定時候就像弦繃得太緊一般斷掉。所以後來才會做出推倒妹妹,恨妹妹,掐妹妹脖子之類的過激行為,也是因此離開家去獨自生活。
更好的做法:松子若是小時候就表達不滿,就生氣,就流眼淚表達委屈,或許還能提醒到父親,畢竟父親不是真的不愛她。
在她離開後,父親也是很擔心很想念的,日記後面每一句都是「沒有松子的消息」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惜的是,做為孩子的松子不懂表達,長大後的她一樣不懂表達,跟父親的關係也成了遺憾。
二、把愛情當成活下去的理由,卻又遇不對人
離開原生家庭後的松子,獨自面對世界的松子,帶著在那個家裡受到的各種心理影響,也帶著傻氣,所以生活並不順利。處理事情沒有智商,與人交往沒有情商,丟了工作後,噩夢就開始了。
似乎是沒有了事業和生活目標,所以就以愛情當目標,以愛情為活下去的理由。可惜的是,她這個智商選對象又不太行,總是遇到和接受一些不靠譜的男人,將自己的生活搞得更加混亂糟糕。
如果說受過傷害就汲取教訓也好,可惜松子每次都是飛蛾撲火的姿態。又因為缺愛,而不停尋找愛,把愛情放在首位,覺得被人愛才能幸福。
卻又不懂看人,分辨不了對方人品或是不是真的愛,抑或是彼此都不會愛,不懂如何愛。
1.作家:這個男人大概也是愛她的,只是這種男人也是危險的,頹廢,沮喪,抑鬱,神經質。後來覺得自己無能,給不了松子好生活,抑或是自己寫不出好作品,於是自殺了。
有人說他是愛松子的,可是看他動手打她,還逼她去做不該做的事,就覺得這種愛最好是沒有,這樣的愛是畸形的,是容易讓人萬劫不復的。
遇到這樣情緒不穩定、心理脆弱又沒辦法有擔當的男人,還是趕緊閃人比較安全。
2.嫉妒作家的有婦之夫:這人應該是作家的同行,或是對手,反正嫉妒作家的才華,也嫉妒他一貧如洗還有個漂亮的女朋友,因為這樣的心理跟松子在一起。
而松子卻沒看出來,也沒在乎人家有婦之夫的身份,還跑去他的家裡見他的夫人,想著取而代之,幻想著幸福生活。結果就這一舉動就激怒那個本來就人品不行的男人,不光拋棄她,還說了許多刻薄的話。
這些話,對松子來說又是致命的,這些否定她的話,嘲弄她的話,讓她再次覺得自己被嫌棄,被鄙視。這是她從小就有的感受,也是此後,她才開始在男女關係上更隨便的吧。
3.小混混:害她坐了八年牢的男人,不過是路上隨便遇到的小混混,拿著她以身體賺來的錢給別的女人花,還說些嫌她年紀大了的話。
這又是碰到痛處的行為,錢沒了就算了,這些話語的刺激她忍不了,所以才會一時失控,動手殺人了。這八年牢獄生活,唯一的收穫,可能就是認識了小惠這個朋友。
4.理髮師:理髮師的存在還是有意義的,就像是松子離幸福最近的一次。因為這個男人踏實安穩,跟他在一起,似乎可以過平穩的幸福日子。可惜她遇到他時,自己就是個逃犯的身份了。
但在監獄的八年,一直想著理髮師也許在等她,就有了活下去的動力。出獄去找他,發現他老婆孩子幸福一家人,看孩子的大小,想必是她一走,人家就有新的對象了。
不過他能成為松子活下來的藉口理由和動力,也算是唯一沒找錯的一個男人了。
5.學生阿龍:阿龍倒是真的愛松子,可惜的是他又是個不靠譜不安全的男人,做些不安全的事,走的是歪門邪道的路,愛也是真的愛,但不幸也是真的不幸。
還沒在一起多久,阿龍就被抓,等待阿龍出獄的日子,松子應該也是幸福的,因為也算是有盼頭。
可惜後來的阿龍,又走了老套路,覺得不能害松子,所以出獄時躲著她,接著又把自己送進了監獄。松子的愛情夢,大概也就在那時完全幻滅了。
三、有個沒有「拯救」她、反而刺激了她的弟弟
後來的松子,應該也明白擁有愛情不容易,於是想有家人的愛。可是父親去世了,妹妹也去世了,弟弟還不讓她回家。
而且這個弟弟每次說話都會刺激到她,讓她覺得父親去世是她的錯,妹妹去世也是她的錯,向弟弟借點錢是錯,用身體賺錢是家人的恥辱。
弟弟不歡迎她回家,嫌棄她的態度,讓她徹底覺得愛情和親情都完了,隨便度餘生就好了。
四、太自卑太敏感,放棄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友情
想必大家都覺得,松子最不應該放棄的,其實是那段友情。跟小惠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是陽光明亮的,是純粹快樂的。
可惜松子太敏感,太自卑,這也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她會先入為主地怕人家嫌棄自己,怕給人家找麻煩。
所以看到小惠「事業」發展很好,對未來有規劃,又有老公有家庭,便覺得自己是多餘的,自己不能介入小惠的生活,從而悄悄消失退出了小惠的人生。
如果沒有這樣做,她至少有小惠的幫助,鼓勵,陪伴,不至於變得孤身一人,一無所有一無所愛。
五、活得太熱情,太用力,以至於失望也會被放大
松子的人生失敗,說來說去還是性格的影響大,她從小就熱情,充滿活力,動不動就想唱歌,可以看出她其實是個樂觀積極的人。
只是她太用力,於是每次付出熱情被潑冷水或受打擊,就讓她懷疑人生,就像最初工作時為阿龍替罪,也是因為太用力,好心辦壞事,費力不討好。
自己付出太多,代出代價太大,很用力的去愛家人,愛學生,愛愛人,結果被辜負,被冷落,被嘲弄,失望和打擊也就很大。
六、運氣不好
總得來說,松子的人生還有運氣不好的成分,比如遇到不懂如何照顧小孩心理的父母,遇到自己不在重要位置上的家庭,遇到一些不靠譜靠不住的男朋友。
特別是最後的結局,也真的是因為運氣不好,半夜起來找小惠的名片,自己啥也沒做,就被一群熊孩子給「霍霍」了。
明明又再次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了,明明差幾步就走向光明了,結果只能掉頭回來,永久地跌入黑暗中。這人生,也的確是讓人鬱悶了。
當然,從松子的人生歷程線上看,她的確是個悲劇,其實看一些細節,她還是擁有過許多幸福的瞬間,她也燦爛地笑過,美好過,有過真的友情和愛情,也在父親去世後看到他的日記時明白了父親的愛。
只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路上起伏難免,陰晴難定,能扛過那些陰晴,才有福氣享受那些碎片式幸福。松子沒有扛到最後,但至少也舊帶著重新燃起的希望向著光明離開的,這大概也算是一點安慰吧。
畢竟真的重新再來,她又會面對些什麼坎坷呢?她是不是能變得更堅強或更智慧更能應付呢?
或許,一個人的人生會帶給他人許多的思考和反省,有些地方還要讓人引以為戒,想必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