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對自己負責,有3樣東西不能輕易交給兒女

2021-03-02   糯豆包媽媽

原標題: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對自己負責,有3樣東西不能輕易交給兒女

有這樣一個詞描述的就是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那就是「返老還童」。尤其在心態方面,老年人變得格外依賴兒女,但是不管怎麼說,老人到了晚年,依然要保持獨立,這種獨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獨立,同時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對自己負責,有3樣東西不能輕易「和盤托出」

生活的重心要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過分關注子女

楊阿姨從自己兒子結婚之後日子不曾消停下來,早年喪夫的楊阿姨一直和兒子同住,打理兒子的日常起居飲食,事無巨細,哪怕兒子現在已經有了家,她也停不下來對兒子關心。但是這種關係已經影響了小兩口的感情生活。

大到兒子的職業選擇,小到兒子明天穿什麼樣的襪子,這些楊阿姨都要親自上陣,兒媳婦叫苦不迭卻又萬般無奈,最終還是選擇離婚逃離出這個家。

生活里還有很多「楊阿姨」,他們仿佛永遠和自己的孩子捆綁在一起,在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孩子,也不論孩子是單身還是已經有家庭了,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和孩子的「共生」。

這樣一來,生活重心完全撲在了子女身上,殊不知對於兒女來講,這就像是背負上了一座沉重的大山,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其實, 老年人最應該關注的是本身,兒女雖然重要,但也要意識到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老人和孩子之間既要保持親密又要保持一定距離,「霧裡看花」才最美。

一生的積蓄要把握在自己手裡,不能輕易放手

王叔叔退休前是個工程隊的叉車司機,工作辛苦又有一定的危險性,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的年紀,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退休金,有錢又有閒的日子眼看著要開始了。

這時兒子找到爸爸,告訴他有一個投入低但是收益頗豐的好項目,拉王叔叔一起入伙賺大錢,王叔叔起初還是有一定的戒備之心的,但是也架不住兒子的軟磨硬泡,最終答應了。

把自己半輩子的積蓄都給了兒子投入到了這個「好項目」之中,「好項目」崩盤,這時候,兒子告訴他他們投入的那些本金全部人間蒸發,血本無歸,王叔叔聽了心臟病犯了被送進了醫院。

「捂好自己的錢袋子」這句話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兒女,因為有時他們也會犯糊塗!

理智地選擇,人生是給自己過得,不是讓別人看的

今年才五十出頭的趙叔叔,早在三年前就經歷了喪妻之痛,妻子患癌去世,對趙叔叔的打擊不小,經過三年的時間,趙叔叔也慢慢從悲痛中走出來,經人介紹認識了同樣喪夫的劉阿姨,兩個老人情投意合,想要相互陪伴安度晚年。

可是這卻遭到了雙方兒女的極力反對,趙叔叔兒女覺得劉阿姨是覬覦趙叔叔的房產和財產,劉阿姨的兒子覺得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贍養母親,不想母親再次重組家庭,於是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了下去,結果兩個老人也漸漸失去了聯絡。

其實, 老人選擇和誰共度一生,完全應該跟隨自己的本心,不能過多地受到外界的干擾老人們一定要和兒女劃定界限,什麼問題不能干涉,一定要講明白,這樣真的是對誰都好。

隨著我國養老事業的蓬勃發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漸豐富多彩,異彩紛呈。從之前單一的樹下象棋、門前茶話會,如今已逐漸轉變成一系列文體活動,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同樣平淡而充實。

老年人「頤養天年」的選擇有很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力年輕父母「帶娃」,忙碌而溫馨

現在90後的小夫妻們儼然成為了生娃的主力軍,再加上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有「造人」計劃的小兩口也紛紛忙碌起來。可是忙碌的不僅僅是小兩口,孩子要是生了,那麼誰來帶孩子又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無疑就是將「帶娃」的接力棒傳遞給了老人,老人接過這個「任重而道遠」的接力棒,同時也承擔了不小的責任。接送孩子上下學是每天必備的功課,負責料理孩子的日常飲食。

「隔輩親」讓老年人們雖然辛苦但是卻樂此不疲,進進出出,日升日落,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也一天天長大,老人們的鬢髮也慢慢變白,一大家子忙碌而溫馨,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相約養老院,共度夕陽紅

網上流傳了一個段子, 「你不嫁我不嫁,養老院裡蹦恰恰」「你不娶我不娶,養老院裡唱歌曲」。

雖然這反映出來的是新一代年輕人的養老理念,但是不得不說,近幾年我國養老業蓬勃發展,尤其是在風景宜人的地方,一些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養老院和康復中心拔地而起。

比起打理瑣碎的家務事,老年人反而更偏向於選擇在養老院頤養天年。只需要每月按時給養老院上交一筆養老金,便可以享受完備周到的養老服務,省去了打理家務的時間,就可以去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

結語:每個老人辛辛苦苦操勞一生,都是為了能在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一切,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更要抱著對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