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滑縣:「多面手」法官的速度與溫情

法制日報鄭州1月15日電 記者 馬維博 通訊員(睢位紅 聶世輝 黃靖靜) 在他身上,有法官的理性與邏輯,他手持利劍揚善懲惡,被稱為「馬路殺手」;也有詩人般的感性與悲憫,他心懷家國,為群眾撐起一片天;高強度的工作面前,他奮力拚搏、泰然處之;疲憊之餘也不忘「詩和遠方」,集「馬路殺手」「扶貧書記」等稱號於一身,他就是滑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白道口執行團隊負責人聶世輝。

撲下身子,紮根基層的年輕法官

2006年,聶世輝通過河南省統一招錄進入滑縣法院工作,成為八里營法庭的一名書記員。基層法庭條件艱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到基層工作。他卻沒有任何怨言,踏踏實實幹。自2009年聶世輝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起的八年時間內,共辦理訴訟案件案件900多件,多年零信訪、零錯案,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

5年後,勤奮好學的聶世輝已經成為公認的辦案能手,「為人好、水平高」是眾多業內人士對他的評價。因工作成績突出,聶世輝被任命為白道口法庭副庭長,同時主持法庭工作。起初白道口法庭僅有他一名法官,面對工作壓力,他悉心求教,整體謀劃,工作很快步入正軌。此後,他每年的結案數量均穩居全院前三名。

2017年初,聶世輝接受縣委組織部的安排,兼任白道口鎮兩個非貧困村的脫貧攻堅第一書記,自此他又多了一個新稱謂「聶書記」。2017年是滑縣脫貧攻堅迎接國家驗收的一年,為了迎接國家大考,聶世輝曾一度吃住在村裡。為了不耽誤辦理案件,他常常白天走訪貧困戶,晚上利用村室的電腦撰寫裁判文書。村幹部見狀,連連說根本不敢想像有這樣勤奮的幹部,以前只在電視里見過,沒想到就在身邊!

「案件要辦好,扶貧也要精準,不玩花架子。」聶世輝經常對村幹部說。白道口鎮黃村的郝某一家四口,郝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妻子因感情不和已與其離婚,養育的三個孩子中,大女兒和兒子都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十分困難。聶世輝時時刻刻把他們家放在心上,常常去郝某家看望,噓寒問暖。每當聶世輝走進郝某家中,郝某的兒子就會高興地跑上前和聶世輝打打鬧鬧,兩人親密無間。郝某病情嚴重,聶世輝與村幹部一道為郝某申請了臨時救助資金,將其送往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郝某的小女兒生病後,聶世輝心急如焚,自掏腰包為其支付醫療費。聶世輝的女兒與郝某的小女兒年齡相仿,他經常把女兒的衣服拿給郝某的小女兒穿…… 2017年底,聶世為郝某爭取了社會捐助,募得一批的衣物和糧米棉被等生活用品,還募得了社會救助資金2000元。聶世輝常對村幹部說,「不管以後我是否擔任該村的扶貧書記,我都會一直關注郝某一家人,有什麼困難也一定要告訴我。」如今,郝某的長女在他的幫助下已經在一家紡織廠找到了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郝某也在村內謀得了一份公益性崗位,該戶生活明顯改善。

一個「不適合干執行」的執行幹將

「世輝哥,您性格溫和,身體又單薄,我覺得你不適合干執行,還是做審判法官更合適!」一天,聶法官拿著一摞執行文書到辦公室加蓋印章,辦公室的小姑娘突然說道。的確,自入職以來聶世輝大部分時間都在基層法庭從事民事審判,積累了一定的辦案經驗,工作能力領導和同事都非常認可。2017年5月中旬,為基本解決執行難,院黨組決定將他調入執行局帶領一個辦案團隊辦理執行案件。意料之外的局面必定面臨意想不到的困難:流程節點瑣碎繁多,內網操作相對麻煩;案件多、人員少……面對重重壓力,他邊向書記員求教,邊學習法律法規。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已經能夠熟練操作辦案流程系統,熟知常用的法律法規,處理起案件來也較為得心應手。

不久後,工作嚴謹的聶世輝發現許多執行文書千篇一律,用語不規範,表達不完整,甚至部分文書中存在引用法律法規不當的現象。聶世輝利用工作之餘,從一個個查封裁定、拘留決定書開始,逐字逐句斟酌、矯正、完善,經他校正後的法律文書表達既嚴謹,又詳實,說理充分,法條使用準確,原本干板的法律文書變得豐滿起來,裁判文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他的拘留決定書一度作為範本在全局推廣,他自行設計的終本案件傳統調查表格也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當年年底,他就被評為辦案能手,他辦理的執行案件中,無一起信訪。

「這個殺手不太冷」

進入執行局後,因聶世輝下鄉辦案途中多次「偶然」抓獲被執行人,他又有了一個新稱號:「馬路殺手」。一個周五的下午,天空飄著小雨,聶世輝和司機小梁送達完執行通知書趕回滑縣法院途中,經過一超市門口,看到一正在門口付帳的男子好像是被執行人溫某,便提醒小梁停車。車剛停下,該男子見到警車後轉身就往超市賣場跑去。「你堵大門,我到二樓看看,聶世輝邊在後面追趕、邊對小梁說道。」果不其然,兩分鐘後聶法官就從超市二樓衣服賣場將被執行人溫某「請」了下來。

沒過多久,「馬路殺手」聶世輝再顯威力。申請人李某是河南三門峽人,平素從事電腦經銷,與被執行人張某曾有業務往來,張某下欠李某貨款六萬餘元一直未還。聶世輝經調查得知,被執行人張某平時從事電腦銷售,很可能在滑縣縣城經營有電腦門市。但是向工商部門查詢後並未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有工商登記信息。一次辦案途中,坐在警車上的聶法官瀏覽著街道旁的門店,赫然發現一家電腦門市的招牌上有一行小字顯示為「XX電腦科技」,該兩字與被執行人的名字相同。聶法官立刻進入該店內詢問情況,經了解得知該門店就是張某經營的,聯繫到張某後,張某迫於壓力很開就履行了法律義務。

像這樣「偶遇」的事例還有很多,同事十分好奇,向聶世輝請教秘訣,聶法官聽後哈哈大笑:「哪兒有那麼簡單的『偶遇』!你以為抓『老賴』就像馬路上撿錢那麼容易啊?」「對於那些規避執行的被執行人,特別是那些需要以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結案的案件,作為辦案法官,對被執行人的家庭住址我必須要清清楚楚,每家每戶去過的次數都不能少於3次,他們哪一家哪一戶我都能輕輕鬆鬆地找到。」「我每次下鄉,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順道到其他被執行人家附近轉一轉、看一看,哪怕只是看上一眼,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了解情況後,同事們不禁感嘆道:是呀,干好執行工作哪裡有什麼秘訣呀,不過是心中有責任,懷揣老百姓罷了。

雖然號稱「殺手」,但當事人卻都說聶法官沒有架子,能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被執行人鄭某曾是某鄉鎮的大學生村幹部,借錢做生意賠錢後拒不履行還款義務。聶世輝多次敦促其儘快履行,鄭某非但不還錢,還玩起了失蹤。

申請執行人以其涉嫌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為由提起了刑事自訴,鄭某在北京某地被公安機關抓獲。鄭某才三十來歲,今後人生的路還很長,聶世輝對於鄭某的行為非常痛心,多次做申請人和被執行人家屬的工作,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申請人撤回了刑事自訴,鄭某也避免了牢獄之災。案件辦結後,聶世輝將鄭某約至辦公室與其促膝長談,教育其要誠信做人,遵紀守法,鄭某深受感動,表示一定改過自新。此後,鄭某又陸陸續續成為多起案件的被執行人,但在均收到執行通知書後主動與執行法官聯繫,積極與申請人協商,拿出方案,使案件妥善處理。

砥礪前行,心裡有詩和遠方

執行幹警每天加班加點,節假日不休息已經成為工作常態。為此,他放棄了保持多年每天行走一小時的的習慣,因為運動量不足,飲食、休息不規律,兩年多來,聶世輝體重增加了十幾斤,頭髮也掉了不少。對此,他也總是淡然處之,沒有怨言。

可是,面對子女時,聶世輝的心裡卻很愧疚。因為無人照看女兒,他總是將女兒帶到辦公室寫作業,常常寫著寫著,女兒就在趴在桌上睡著了。兒子是2018年底出生的,因為工作忙,至今他還沒有顧得上給孩子上戶口,家人多次催促,他總是說等忙完這一段時間就馬上辦,可他這「一段時間」一等就是一年。

執行工作難度高、強度大,然而聶世輝總是說「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記詩和遠方。」工作之餘,聶世輝喜歡讀詩詞、看歷史。下班回家途中,聶世輝喜歡背誦蘇東坡的詞,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特別是那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他說人就應該歷盡千帆之後,萬里歸來依然年少。他還建議書記員閱讀余秋雨先生寫的《蘇東坡突圍》,在孤獨中自省,在困境中磨鍊並勇敢突圍。

聶世輝就是這樣一位「多面手」執行法官,他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創新,跑出了執行加速度;他把家國情懷融入到司法事業中去,彰顯了司法溫度,在執行攻堅克難的戰役中,他披荊斬棘、奮勇爭先,譜寫了一部司法與詩歌交融的人生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