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諮詢師
我在做諮詢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著那麼多的心酸,很多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幫到我的來訪者,我不知道這是我對人性的一種悲憫,還是老師說的職業枯竭期,想請教老師,我該如何調整自己?
樹輝老師:
當你不知道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時,其實你需要面對自己成長的主題了,我喜歡把這個主題叫做「不確定「。這份不確定其實是在考驗一名心理諮詢師處理自己焦慮的能力。
至於你所說的這種無力感,來源可能是多方面的,這也要求你在多方面覺察一下。首先它極有可能源於你沒有第一時間覺察到的那份焦慮,這恐怕是需要你通過個人體驗來解決的,其次,它也極有可能是你的來訪者要帶給你的,你的來訪者要對你進行安檢,他要看你是否足夠真實。如果從這個方向看的話,這有可能是你和來訪者把諮詢關係建立的更深的一個機會。
除此之外,你還要注意觀察一下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規律,比如你是否經常面對一類來訪者有著一種特殊的無力感?比如面對諮詢夫妻關係的來訪者你可能會有無力感;也有可能是當你感到來訪者在嫌棄你的時候,你會有無力感,如果是那樣,你要考慮一下,這是否你的移情,如果是移情的話,你依然需要做個人體驗。
對個人的同情和對人性的悲憫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要進行嚴格的區分。一個人如果總在過分的同情別人,很可能意味著他在生活中有著很多讓自己不太舒服的情感體驗,而悲憫人性就不同了。一個人如果有悲憫人性的能力至少他的狀態是穩定的,情感是豐富的,所以我基本可以確認你的這種狀態不是對人性的悲憫,而極有可能是你自己的東西太多、太滿了。
如果你想從我所提供的信息中梳理一下,那你可以允許自己感受一下,我建議你減少工作量,嘗試著出去度假,旅遊,觀察一下自己在閒下來時的狀態。如果你很著急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建議你做一下督導和個人體驗。
諮詢師交流群群友
怎樣了解自己的人格處在哪個層面?上課的時候老師根據同學的反應說某個同學具有諮詢師的潛質,請問這個潛質具體指什麼?
樹輝老師:
首先你要覺察一下,你想了解自己的人格是為了什麼?我們想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首先要覺察一下這個問題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不要小看這一點,這有助於我們用一種更加適應性的方式去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
了解自己的人格在哪個層面對我們的意義並不大,因為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通常是諮詢師為了便於工作來定義來訪者的,我們作為活生生的人,沒必要這樣對待自己,但是我們可以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兒上去覺察我們自己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感受力了。
其實上面的講述已經順帶著回答了你的第一個問題,仔細回想一下,我在講課時提到某位同學有做諮詢師的潛質,應該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穿透力。我說的這種穿透力是基於一種獨特的感受力的基礎之上的。
不管我們所說的人的靈性,還是悟性都和我們的感受力有關,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追求速度,在不斷追求速度的時候,不知不覺竟會忘記去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諮詢師要想取得有效的諮詢效果,激發來訪者成長和改變的動力,感受力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要在成為心理諮詢師這條道路上成長,就需要帶著自己的感受去學習、延伸、進而體驗我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感受力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個基礎,很多人學了半天心理諮詢把自己的感受搞丟了,這就需要停下來進行調整了。
當你迷茫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的感受在哪裡。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