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東門就是成都繁華的縮影。
過去的老成都人出東門有兩條路,一條就是武城大街、安街由水東門碼頭出城。另一條是經東大街的迎暉門出城。
碼頭與東大街,就是演繹「東門勝景」的原點。
DONG
東門「碼頭記憶」
MENG
在古人的信仰里,水代表著財富,而自古以來,河流沿岸必有重鎮。
東門除了多文化名勝,更是錦官城自唐宋到明清,最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合江亭、安順廊橋、九眼橋到望江樓一帶,是演繹「東門盛景」的原點,彼時成都南來北往、詩酒人生。
1925年,成都東門碼頭。
1200多歲的合江亭,見證了最早駛往東吳的征帆。
七百多年前,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成都,也由衷地讚嘆道:「此川之寬,不類河流,竟似一海。」
曾經,李白說:「濯錦清江萬里流,雲帆龍舸下揚州。」杜甫道:「門泊東吳萬里船。」那時候的成都東門,詩酒風流,迎來送往,好不快哉。
到了清朝年間,東門因坐擁錦江東水津渡碼頭而興起了繁華的商圈。
昔日水津街碼頭
水津街,作為當時連接錦江東水津渡碼頭最重要的道路,無數從北方而來的糖鹽、藥材、棉麻、米麵等物資都會通過這裡,被運往當時的繁盛的東大街一帶。
沿街,餐館林立,商鋪櫛比,南來北往的客商,酒肆里新釀米酒的香氣,擺滿奇珍貨品的奇珍閣......
錦江之上,船燈點點,游弋於水上,一派江南景致。成都也有了蜀中江南的美譽。
東門盛景圖
DONG
東門「金融第一街」
MENG
順著錦江一路向上,是成都的金融第一街——東大街。
東大街不止是一條街,範圍包括了從鹽市口到老東門大橋,在清代不僅是成都全城最寬的街道,街道寬約三丈,長1600餘米,街面全用紅砂石板鋪就,而且也是全城最繁華、最重要的街道。
從洋貨到特色小吃,從印刷術產生到「交子」的誕生,東大街見證了成都金融與商貿的發展。
「東大街是成都頂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綢緞鋪,大匹頭鋪,大首飾鋪,大皮貨鋪,以及各字號,以及販賣蘇、廣雜貨的水貨,全都在東大街。所以在南北兩門相距九里三分的成都城內,東大街真可成為首街。」近代作家李劼人先生曾經如此描述過東大街。
民國時期,東大街沿線的銀號數量,占到了當時成都主城區的80%。
為了吸引更多富貴人士,當時除了銀號,東大街上最多的就是綢緞坊和金銀首飾店,全成都養尊處優的闊少名媛們,最喜歡逛的街,就是東大街。
清朝時期的東大街景象
如果說,城西金沙、浣花溪是成都幾千年來的文脈圖騰,東大街一定是千年來成都財富的圖騰之地。
上世紀50年代大發展,大片大片的工廠和建築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1958年,近4000人從瀋陽出發,浩浩蕩蕩來到成都,開始在東門建立起秘密的420廠。當時的口號是「100天,建成一個420廠。」
最輝煌時,420廠擁有2萬工人,加上家屬就有10萬人。當時的雙橋子基本都是廠子的天下,隨處可見的都是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
成都老工廠俯瞰圖
以420廠為肇始,隨後在成都東門上建起的31萬平方米密集工業和生活區,拉開了成都工業進程的序幕。
川棉一廠、成都420、無縫鋼管廠、成都配件廠和成都熱電廠、6號信箱、7號信箱、69信箱、82信箱,106信箱、107信箱……來自全國的技術能手或科研人員彙集在這裡。
大食堂、燈光球場、壩壩電影,職工活動中心、春節遊園、勝利電影院,住在廠區搭的平房裡,穿過車間去子弟校讀書,從子弟小學到初中、從職高到廠里工作,都是老東門繞不開的回憶,那是生活,是青春。
沉寂的東門再次震驚世人的眼球,是它以更年輕的姿態東山再起的時候。
碼頭文化早已在成都的「渡改橋」政策中消失殆盡,當下的年輕人,在東門找到了新的娛樂消遣方式。
DONG
東門「夜間經濟」
MENG
以蘭桂坊為地標的九眼橋,近百家酒吧、夜店集聚在一條街上,燈紅酒綠,喧囂一直持續到凌晨才會停下。這番熱鬧的場景,比起數百年前的繁華夜市也毫不遜色。
夜遊錦江已經被打造為成都新旅遊IP,一副蜀都味生活美學地圖緩緩展開。乘一葉扁舟,從東門碼頭出發,徜徉錦江的溫柔夜色,猶如置身「長似江南好春景,畫船來往碧波中」的詩句中。
夜遊錦江
DONG
東門「成都「華爾街」」
MENG
2010年,四川省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將東大街確定為成都市的金融發展集聚區;2013年,東大街被正式命名為「成都民間金融街」, 被業界喻為與溫州、廣州並肩的「中國民間金融第三極」。
海外知名金融企業的陸續入駐,使東大街成為了極為發達的西部金融要塞。時代8號、鐵獅門、晶融匯、明宇·金融廣場、花樣年·喜年廣場……眾多國際大品牌企業開發高端寫字樓物業,與之配套的高星級酒店、高端零售等也將逐步呈現。
隨著春熙路商圈的升級,並崛起IFS、太古里等全球奢侈品名片之後,東大街已經成為天府之國展示國際化形象的「黃金門廊」。
成都東門夜景
從成都商業街之最到如今「蜀中未來第一街」,東大街在兩千餘年的歷史變遷里加冕,走向光明的未來。
DONG
東門「文創天堂」
MENG
420廠變成了華潤二十四城,紅光電子廠變成了東郊記憶,82信箱變成了SM廣場,512建材工廠變成了512建材廠,內燃機廠變成了高檔社區……
昔日的工廠華麗轉身,成為文創天堂和高級住宅區。
人們懷念這裡的復古氣息,給曾經工具機聲轟鳴的的廠區、辦公樓,畫上了新奇的塗鴉。火車頭和鐵軌,成了文青們拍照的最佳背景板。
東郊記憶的兩個煙囪使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就連本地小情侶拍個婚紗照,三套造型里,超過一半的成都小青年,都會選擇去東郊記憶整一套懷舊復古風。
藝術展,動漫展、手工體驗、講座、戲劇,室內音樂會……每個周末,這裡都有百人規模或千人聚會的各種文化活動。
前不久落成的東門市井,讓人瞬間穿越回那個年代。公館建築、灰牆青瓦的下沉廣場、老式茶鋪……再現了李劼人先生筆下的市井生活,栩栩如生。
東門市井茶鋪
東門蓬勃的文化產業,正在成為整個區域的閃光點。
改造後的香香巷成了眾多年輕人的夜宵聖地。此外,煥然一新的還有望平街、建設巷……東門褶皺里的光陰漸次打開。
短短數十年,東門自然生長成了一片市井與文藝並存,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新天地。
東門要發展,交通就先行。
交通上,一條條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像血脈和經絡,正將「東西雙城」和東部新城各片區有機聯繫起來。
隨著東歐班列的開出,地鐵8號線一期的修建,東門正在迎來新一輪的騰飛。
每年近1億人次,通過成都東站,走出成都,來到成都。
在天府國際機場,還有「3高4快」「環形+射線」高快速路網,在機場外圍形成高速路環線。
交通上的全面發力,將徹底打開成都的東大門。
成都東站
2017年,成都政府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
其中,「東進」是沿龍泉山東側,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在東門優先發展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東門的交通、商業、交易、經濟和文化,正在邁上發展的快車道。
未來十年,成都向東,未來可期!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wd4qG4BMH2_cNUgH5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