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口腔潰瘍為輕型 中醫藥更具優勢

2019-11-04     中醫中藥網

​口腔潰瘍,指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米粒至黃豆大小,圓形或卵圓形的淺表性潰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一年四季均可出現。周期性反覆發作是本病的特點,具體的發病原因不甚明了,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多以對症治療為主。

80%為輕型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大致可以分為三型:輕型、皰疹型和重型。輕型最為常見,開始為小紅點或小水泡,灼熱不適,迅速破裂成小潰瘍,此時出現疼痛加重,潰瘍直徑2毫米~5毫米。約2周潰瘍痊癒,愈後不留瘢痕。每次發作的潰瘍數目一般是1個~5個。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口腔潰瘍從中醫來分,有心火偏旺、肝鬱化火、胃腸積熱及陰虛火旺這四種情況。

心火偏旺 口腔潰瘍或糜爛,色紅疼痛,飲食困難,心煩不安,口乾欲飲,小便短赤,舌尖紅,苔薄黃。可選用導赤丸來清心瀉火,解毒療瘡。

肝鬱化火 口腔潰瘍,顏色泛紅,脅肋不舒,潰瘍的發作受情緒影響,女性月經不暢,舌略紅。可選用加味逍遙丸來疏肝理氣,瀉火解毒。

胃腸積熱 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周圍紅赤、疼痛拒食,口臭涎多,小便短黃,大便乾結,面赤,舌紅苔黃。可選用牛黃解毒丸來清熱解毒,通腑瀉火。

陰虛火旺 口舌潰瘍或糜爛,稀散色淡,疼痛不甚,口流清涎,神疲顴紅,口乾不渴,舌淡紅苔少。可選用知柏地黃丸來滋陰降火。

外用藥物不可少

除了口服藥物以外,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我們還可以使用外用藥,方便快捷。常用的中成藥和西醫外用藥如下:

中成藥

1.蜂膠口腔膜成分:蜂膠膏、薄荷腦。功效:清熱止痛。

2.康復新液成分: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物。功效:通利血脈,養陰生肌。

3.口腔炎噴霧劑成分:蒲公英、忍冬藤、皂角刺、蜂房。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4.口腔潰瘍散成分:青黛、白礬、冰片。功效:清熱,消鍾,止痛。

西醫外用藥

主要有地塞米松貼片、氯己定溶液、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噴劑、曲安奈德口腔軟膏等,在用藥過程中需注意地塞米松貼片和曲安奈德口腔軟膏屬於含激素類藥物,一定要在臨床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不能擅自改變用量和用法。

中醫藥更具優勢

目前,針對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用藥起效最快的是西藥,但西藥是治標不治本,潰瘍發作後使用,快速癒合,一旦停藥則容易反覆。而且,長期服用西藥,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醫藥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上有很大優勢,側重於病因治療,調理各臟腑功能,強調辨證論治,效果顯著。尤其是中草藥可明顯降低口腔潰瘍的復發率,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如果需要中醫辨證治療,建議您到三甲中醫院口腔科看口腔黏膜病門診。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用藥同時,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改善相關的復發因素,如避免過度勞累,儘量不要熬夜;飲食上要忌食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羊肉、海鮮、帶魚等;避免情緒緊張,保持心情舒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lK7N24BMH2_cNUgQT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