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心理學專家一語點破

2019-06-29     喜馬拉雅

來源| 喜馬拉雅APP陳昌凱的精品課《陳昌凱的心理學課》

編輯|雲間

現在的情感電視劇,經常出現所謂的「七年之癢」。那麼,「七年之癢」真的存在嗎?在一段長時間的親密關係中,一定會發生危機嗎?

「七年之癢」的危機是如何來臨的?

答案是肯定的。隨著親密關係的時間越來越長,通常總是會遇到危機。親密關係的危機過程可以被劃分成四個步驟。

第一步,「移門時刻」。在親密關係中,每一次的請求都會開啟「移門時刻」,當一個人表達出需要的時候,另一個人如果可以感同身受到TA的需求,也就是拉開移門,走近對方。當然TA也可能會忽略對方的感受,也就是關上移門、轉身離開。

第二步,出現遺憾事件。在衝突發生後,如果不能及時修復,就會導致衝突升級成為遺憾事件。衝突不可避免,只要及時進行修復,就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關上移門,還置之不理、轉身離開,那就會出問題了。

第三步,創造創傷的記憶。對那些開心愉快的時刻,我們往往記憶沒那麼深刻,相反,我們倒是會對那些沒有完成的遺憾事件記得特別清楚。當雙方發生矛盾,一旦沒有解決,這個遺憾事件就會活躍在我們的腦海里,隨時都可能被想起來,然後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第四步,進行消極詮釋。在這個階段,覺得自己受到傷害的那一方會不自覺地用消極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伴侶,導致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差。

當兩個人在相互共情的「移門時刻」中,出現了沒有解決的遺憾事件,並且反覆形成創傷的記憶,最終用消極的態度詮釋對方的各種行為時,危機就來臨了。

「七年之癢」後,該怎麼辦?

當危機來臨之後,通常會有幾種可能的結局?

第一種,分離。親密關係的雙方沒有解決危機,索性不管了,各自分開。比如兩個人吵架,結果不歡而散,一個坐在床上生氣,一個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當然,也有人乾脆就讓這段親密關係到此結束的。

第二種,妥協。是指伴侶中一方得逞,另一方停止反抗。得逞的這一方可能對結果非常滿意,但是失敗的人可能會生氣、失望,但也只好忍氣吞聲。

第三種,是退讓。親密關係的雙方都降低或調整自己的期望,找到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方法來替代衝突。雖然兩個人都有所損失,但至少不是一個人生悶氣。

第四種,是整合一致,是指創造性地、靈活地滿足了雙方的目標。不過這需要兩個人都認真地思考問題,並且重新考慮自己的目標,並在自己不是很在意而對方很在意的地方做出讓步。

最後第五種,是結構性的改善。是指雙方不僅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而且還從危機中得到了學習和成長。不過這種結果並不常見,因為它往往是重大危機之後的結果,常常是因為巨大的危險或壓力,雙方不得不重新思考他們的性格、習慣,並且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解決危機。

比如有的男人在結婚後還是會經常出去和朋友喝酒聊天,成天不著家。結果因此,有一次讓懷孕的妻子處在了危險之中。幸好發現及時,沒有鑄成大錯。

這下,在後悔、自責等強烈情緒之下,男人終於認識到自己作為丈夫和爸爸的責任,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沉穩和顧家。這樣的變化,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但如果成功了,對兩個人又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所以說,危機並不是只會導致親密關係的破裂和結束,也可能會帶來好的結果。就像危機這個詞的意思,有危險,但同時又蘊含著轉機。

怎樣對抗「七年之癢」?

能不能把危險變成轉機,完全就取決於彼此雙方如何看待和處理危機。

首先,雙方意識到危機出現時,當然不能逃避,而要敢於正視這個危機。

其次,要探尋危機發生的根源。危機發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可能只是因為一次不經意間的疏忽,也可能是因為很難改變的原因,比如性格和習慣。

最後,當然是積極地解決危機。這其中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了,就要根據你們雙方的實際情況,找到有針對性又富有創見的解決方法。

不管七年之癢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你們能夠常常回顧和反思雙方的關係和狀態,常常相互支持與溫暖、感同身受地理解對方,常常正視問題、積極探討解決的方法,相信危機在你面前,就成了一個讓你們的親密關係更加提升和穩固的大好機會。

關於主播:

社會心理學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將多年來心理學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動的語言講給你聽,為你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用心理學實驗解釋了很多我們司空見慣,而又迷惑不解的現象!

關於喜馬拉雅: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cprRW0BJleJMoPMkTGv.html


我算是看透了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