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的主業外,副業剛需成為了流行的一個詞。
這個次讓大家想到了斜槓青年。
為什麼在父輩那一代都認為一份穩定的工作,干到退休。
說實話,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管是「副業剛需」還是「斜槓青年」,都是背後對待工作的認知變化。
房貸、車貸、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都需要支出,很多人光靠主業工作收入難以滿足日常開支,而副業收入的拓展就是另一個來源了。
根據《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的數據顯示,職場技能高的崗位,做副業的機率越高,比如設計、程式設計師等。
但如果從整個數據綜合來看,只有不足20%的人有副業收入,超過80%的收入來源依舊是工資收入。
其實,翻翻大家的社交圈,有不少人在做微商、自媒體等副業,先不說收入多少,這種在主業外嘗試的方式,值得學習。
但年輕人有副業收入,並不是一定適合所有人,而是在滿足主業需求外,能進一步拓展收入邊界。
第一、做好主業,才能做好副業
很多人主業都沒做好,就想著去做副業,但實際上副業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取得不錯的收入,它投入的精力可能比主業還要多。
一般而言,副業很多都是主業的延申,能在主業外拓展一門新的副業更困難。
比如在工作做平面設計師,完全可以有空餘時間接一些零散的設計需求;比如室內設計師,也可以用合理價格接一些新房需要裝修的房主。
第二、是否有足夠專業支撐副業長足發展?
除了少部分是從愛好出發,大部分還是和主業、專業領域相關的副業。
這些都是自己能力圈的內容,與其說是副業,不如說在主業之外,繼續拓展能力。
而且,做副業剛開始可能是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專業度和耐心,很難長期堅持下來。
比如設計圖形,如果沒有站在客戶的需求上,很難呈現高質量的工作,副業沒有口碑就更難沉澱長期的客戶來源。
所以,做副業並不容易,專業度和耐心缺一不可。
歸根到底,副業並不容易,如果想要發展一門副業,不如現在從自己本職工作出發,深耕下然後再延申出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