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正在焦慮的父母們:如何教育好孩子?日月之愛,靜靜等待!

2020-03-22   學樂幫資訊頻道

焦慮的背後其實是無處安放的「愛」和「擔憂」。但是很多家庭因為父母「焦慮」,導致了親子之間矛盾加劇,孩子離心,父母傷心。

這篇文章送給正在焦慮的父母們。

1、無論多忙,別把孩子丟給別人

從小看書,看電影,有個發現,壞小子們在作者筆下都是手放在口袋裡走路的,甚至還有放在褲子後面的口袋裡的。都說作家是對生活觀察最仔細、眼光最敏銳的人,他們這樣關於手插口袋的共同描寫,引發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我甚至做過試驗,我走路的時候故意把手插在口袋裡,結果卻發現很是彆扭,不多一會兒就要拿出來。

後來看到一句話:「他們只是貪戀口袋裡的那一點點溫暖」,我的內心有所感悟。

因為從事教師職業的緣故,我接觸到了很多問題學生,細細觀察,慢慢琢磨,終於發現了一些東西。余華曾說:「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決定命運的最好時機就是童年。」弗洛伊德也說所有的陰影都來自童年的傷害,我雖不完全贊同(畢竟人還是有很大的外塑空間和自塑能力的),但這確實是要作為一個很大的警示,來指導我怎樣做母親。

每個女人都是第一次做母親(二胎除外),誰都沒有經驗,除了借鑑上輩人或者同齡人交流,似乎只有照書養了。我的做法是:我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可我能觀察到什麼是不好的。

比如經常性大聲地呵斥、一次次的重複囉嗦、毫無原則地溺愛、除了成績其他很少關注、遇到一點點事情就咋咋呼呼、自己碌碌無為不求上進卻對孩子極其苛責……

我想:摒棄了這些不好的,那麼我就可以慢慢接近比較好的。

我告訴自己:再忙也要帶著孩子。這不僅僅是建立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唯有長期貼身陪伴,才能對自己的孩子的性格脾氣、喜怒哀樂有所了解,才能因材施教。

記得有很長的一段日子,兒子的爸爸在哈爾濱工作,兒子幼小,我在一個寄宿制學校教書,我清晨出門他還沒有醒來,我一周有兩三個晚自習,晚上十點左右到家,他已經在我婆婆的照料下睡著了。很多次風雪的夜晚,我站在馬路邊上焦急地等待計程車,心裡惦念著孩子,常常在路邊眼含熱淚。

這樣的日子經歷了幾個月後,我發誓我再忙也不能這樣不陪伴孩子。傍晚最後一課結束,我就沖回家把兒子接到學校,晚自習時,兒子就坐在教室最後面的位置上看看書做做作業。我在教室里巡視,或是指導學生作業,每次走到最後面的兒子身邊,就對他露個笑臉或者摸摸他的小腦瓜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剛把兒子帶進校門,昏暗的天色下,突然校園新裝的玉蘭花路燈一下子亮了起來,藍色的朦朧的,美得天堂一般,我和兒子都驚呼了起來。這一幕也深深印在兒子心上,後來他還寫了一個小文章,記下了這件事情。

有一個階段,我做著班主任還教著三個班級語文,人很疲累,上完了課就不再想說話,陪伴兒子的時候,我就不說話,微笑和擁抱卻不落下。

一個孩子的7歲前格外重要,父母長期的真正意義上的陪伴(而不是玩著手機坐在孩子身邊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不會冷漠,這樣的孩子性格脾氣比較平和篤定。而父母也能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比較了解。15歲之前,孩子建立起對世界的安全感,個性基本穩定。

但是有些家長,沒有對孩子真正的陪伴,孩子成為少年後,家長對老師說:「老師,我說話他根本不聽,我也不知道怎麼管他。請老師多管管他吧。」每當遇到這樣的家長,我都暗自嘆氣。所有叛逆期呈現出來的問題,都是孩子在用叛逆出格的方式表達童年時代的某種缺失。而這個,是老師無法彌補的。

2、無論多累,別把負能量傳給孩子

我雖是語文老師,但沒有自己做兒子的老師。從小到大,兒子寫的作文我極少指導,因為指手畫腳反而讓他無所適從,我只是默默地把他寫得相對比較好的作文打成電子稿,放在我的博客上,這樣他會很驕傲,也能慢慢琢磨出什麼樣的文章是被我欣賞的好文章。

等他讀高中的時候,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已經十點多鐘,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除了他進家門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聲「辛苦啦」,我每天變著花樣給他準備一兩樣他愛吃的夜宵,他換了鞋坐下來就能喝到熱乎乎的鮮湯美食,我默默陪伴。

如果一個孩子勞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長無趣的一張臉,聽到的是嘮嘮叨叨、怨天怨地的牢騷和責怪,以及命令式的「快點吃,吃了馬上去做作業。成績那麼差,還不知道認真!你什麼時候可以讓我省點心啊!我這麼辛苦,上班累得要死,還不是為了你!你呢,還給我添堵!人家某某某成績多好呀……」換了是你,這個家是你每天放學後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嗎?這個家是你傷心委屈、蒼白無力時想要依靠的港灣嗎?這樣的父母是你值得無需思考就能撲過去的懷抱嗎?

我當然知道家長一天工作的勞累,我自己就常在一天的工作後累得話也不想說,我們的勞累除了自我謀生,更是想要給孩子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可是如果我們的勞累成為我們刺向孩子的利劍,我們就不再是孩子的親人,而是孩子的敵人。當你向孩子祥林嫂一般嘮叨自己的辛苦,孩子心裡想的是:我又不要你這麼辛苦,我又不是你的垃圾桶,我不要你這樣的父母。

我們常常忙忙碌碌,工作與家庭,老人與孩子,但我們常常在忙碌里似乎充實了自己又反而迷失了自己,跑了很遠,卻忘記了為何而出發。

家庭是個複印機,孩子就是複印件。一個充滿負能量、充滿焦慮不安情緒的家庭氛圍,瀰漫成充滿有害的空氣,被孩子每日呼吸,孩子如何成為一個陽光朗潤的少年人?

我們辛苦工作,是要給孩子做榜樣的,讓孩子看到我們怎樣認真地工作、精彩地生活、充滿正能量的過日子,再逼仄也不忘記細膩與精緻,再艱難也不忘記微笑與擁抱,再焦慮也不忘記慈愛與信任,這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的終生修煉,這也是一個家庭美好家風的傳承。

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完美的家長和不完美的孩子一起慢慢成長。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卻沒有看到他的父母如何努力(尤其是在孩子三歲前的每日陪伴和行為規範的管理,以及營造的溫馨的家庭氛圍);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沒有看到他的父母是如何言行自律、榜樣引領。一朵花的盛放,需要空氣、水、土壤;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風滋潤、氛圍營造、父母陪伴。

3、除了嘮叨,請找到其他的溝通途徑

當一個人用尖利刻薄的聲音在你耳邊每天每天不停地嘮叨時,你的感受如何?要瘋了。然後呢?就算她說得再有理,你也是聽不進去了,對嗎?

孩子更是如此,當他發現你總是不停地嘮叨,那麼你說的第一遍第二遍他就不需要聽了,他知道你會說第三遍第四遍的,時間長了就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每句話說一遍就好,如果孩子沒有聽進去,吃了虧,那就長了記性,下次就會認真聽你說話。

家長說話別過速,口齒清晰、正常語速,把要說的表達清晰,就可以了。如果實在是重要事情,不放心,那就寫在紙條上。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雖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給他寫過很多信。都是手寫在漂亮的信紙上,寫完後放在他的書桌上。我從不詢問他是否認真讀了。

兒子從小到大,只要有空,周末我們就走進大自然,請他擔任攝影者,我就是那個選景的人。田野、莊稼、古鎮、花草、河流……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接了地氣。人如果長久地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心胸就狹隘,氣度就局限。爬山涉水,登高望遠,藍天白雲,大自然是一個好老師。這種走進大自然,要從孩子幼年時代開始,不然等他沉迷於手機電腦電視的時候,就再也喊不動「宅」人了。

兒子的房間,除了家具和檯燈,沒有電視機和電腦。減少輻射,睡眠更好。他的床頭我只扔一兩本課外讀物,臨睡前他會看一會兒。過一階段,我就再換一兩本。我沒有命令過兒子必須要看課外書。但他看的書,一定是我自己看過的,不聲不響向他推薦。

手機是在兒子讀了大學之後才買的,在這之前,他沒有手機。記得他曾問過我一句話:「其他同學都有手機,我會不會就和時代脫節了?他們談論遊戲的時候,我都插不上嘴。」

但他很快就不焦慮了,就算到了高三,我依然確保他每周六周日兩個小時的電腦時間,上網瀏覽新聞,還有我好朋友中的軍棋高手陪他網上廝殺,非常過癮。或者我在打網上160分的時候請他來指導我,過把教練癮,說我蠢,罵我笨,順便請他幫我捏捏肩膀和脖子,嘻嘻哈哈之間完成親子溝通。甚至到了高三,他依然能夠和自己學校的老師們踢上一會兒足球,以至於到了大學的第一天,他就組建了足球社,隊長裁判一身兼。

在和兒子的溝通中,兒子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底線: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身心健康第一位,保護視力很重要;學習上盡力而為,把能學好的學好;家務必須分擔,為人要有禮貌。

我和兒子的爸爸都是近視眼,出門的時候時常對他說:「有一雙好眼睛真是令人羨慕啊,那麼遠你都能看得那麼清晰。」「我出門不戴眼鏡啦,有你這雙好眼睛呢。」這樣的正面暗示,讓他感覺到有一雙好眼睛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再加上不允許他彎腰駝背,讀大學前沒有手機,還真的就沒有成為近視眼。他的大學畢業照片上,一群男孩子,他是唯一不戴眼鏡的人。

因為從小就是我自己帶大的,所以對他的智商、情商、能力水平,我很了解。學習上我不苛求,把能學好的學好。我雖是一個老師,但我沒有虛榮心,沒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沒有因為孩子成績中等而萬分焦慮。教書這麼多年,我比誰都清楚,一個孩子的成長中,遺傳的東西改變不了,後天能改變的急不來,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每當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總是對他說:「我相信你,你是小器晚成的人。你小學成績一般,初中好一點點,高中更好一點點,將來會更有出息的。老天會善待善良的人。」

我也告訴兒子的高中老師說:「不要有任何壓力,孩子既然讀了高中,總能考上一所大學,只是名牌不名牌的區別。成人最重要。他的人生路還長。」

4、請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的良苦用心

記得兒子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兒子被老師看到在晚自習上講小話,他的班主任依照學校規定立即做出停止上晚自習三天的處分,並要求寫出檢討書和家長簽字。

我在兒子的檢討書上籤了字,讓他驚訝的是我同時給了他我寫的檢討書,我誠懇地向學校和老師致歉,因為兒子給大家添麻煩了。

兒子很吃驚,我告訴他:「任何人都要遵守規則,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能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做人重要法則。」之後再也沒有發生他晚自習違規情況。

我是一個老師,我清晰地了解每一個老師的用心良苦。學生的進步退步左右著我們這些老師的每天的心情。面對學生,雖然知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但是日日相處,不由自主就入戲很深,做了孩子的父母。看到學生點滴進步,我們樂得笑開花;看到學生不思進取,我們恨鐵不成鋼。你若是隱身人站在老師們的身邊,你會看到老師們是多麼傻的人:為了一群別人家的孩子喜怒哀樂。

請理解我們的用心良苦:在教育上,必須要嚴慈相濟,獎勵和懲罰,缺一不可。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有韌勁的人。一味表揚,一旦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不堪一擊;一味懲罰,孩子沒有自信,容易自暴自棄。請相信老師一直在尋找最佳的表揚和批評的時機。這是一個老師的專業性。

「老師,我們家孩子小學語文就最差,現在讀初中了,你能不能給他補補課?」

「老師,孩子讀書不認真,我們說話他不聽,怎麼辦?」

「老師,你是第一年工作嗎?你HOLD住學生嗎?」

「老師,你批評了我的孩子,對嗎?他回來哭得不肯吃飯!」

「老師,孩子視力度數增加了,你可以讓他坐到前面對嗎?」

……

家長的焦慮之心很有可能綁架了學校和老師。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越來越不自信。就像一個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邊上指手畫腳、厲聲呵斥,孩子變得無所適從、越來越不自信,一樣的道理。

親愛的家長,請相信學校和老師的用心良苦,彼此真誠,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永遠不要用惡意揣測學校和老師,任何職業都可能有老鼠屎,但不要因此以偏概全,相信老師和您一樣愛著您的孩子,甚至比您關注更多。

……

20多年來,我從兒子的成長中研究對學生的教育;從學生的成長中研究對兒子的教育。

一個家庭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是孩子之幸。

親愛的家長,當你焦慮的時候,抬頭看看日月吧,天地之間,有樹有花有草,有艷麗有素淡,有盛放,有含苞。

日月之愛,默默陪伴,靜靜等待。

正因如此,寸草心也報三春暉。


信息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及時刪除


看知識視頻、下學習資料、讀教育資訊、找機構、請家教、上「學樂幫」 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