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烈:風頭正勁的後起之秀

2020-04-29   古樹茶知識

磨烈是個很特殊的小產區。

首先是路特殊。

在經過了前幾天的錘鍊之後,我曾我以為我對茶山的小路已經了解得足夠清楚。可是磨烈的路仍讓我吃盡苦頭。

一條公路將磨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我們第一次去下磨烈是從山間小路走下去的。

當時我看到那條小路時,還心生歡喜,覺得在茶山走了這幾天,終於看見一條還像樣子的小路,雖然也不好走但好歹是條路。

誰知去時是下坡不覺得如何,原路返回時卻是上坡,只爬了大概一百米,我就覺得我的肺部開始燃燒。

山路陡峭難行,上坡極其考驗肺活量和體力,本地人走這條路尚且稍顯費力,換成我來走,簡直是一次綜合越野拉練。

我幾乎每向上爬幾十米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後來靠著團隊里一個哥們找到的兩根極其粗壯的樹枝,半撐半走才勉強爬了上來。

第二次去磨烈則是沿著土路開車下去。

帶隊的副總曾和設計總監坐車走過一次這條土路,那次的結果是兩個人心驚膽戰坐了半途,決定下來沿著公路走下去,因為他們都覺得,在這條路上走著要比開車安全。

結果途中就碰見了同樣的情況。一輛越野車,與我們相向而行,一車四人除了司機外全部下車,司機一腳油門一腳剎車慢慢開了上去,其中一個大哥還在越野車後面全程拍視頻。

雖然我總說茶山的路難走,但磨烈的路,無論是土路還是山間小路,即使是本地人也都要加些小心。

磨烈:風頭正勁的後起之秀

其次是名字特殊。

磨烈其實原稱「慕烈」,就算現在來到這個寨子,如果你打開地圖,你會發現仍然會有「慕烈」這個名字存在於地圖上。

當初只是覺得,「慕烈」這個名字相對普通,尚有可挖掘之處,於是就順著諧音,取了「磨烈」這個名字,寓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琢磨愈烈,愈成大器」。後來一炮而紅,現在反而沒有多少人知道「慕烈」這個原本的名字。

磨烈的茶也特殊。

作為懂過茶區的其中一個寨子,磨烈並沒有懂過茶在西半山自成一派的「苦盡甘來」口味特點,而是另闢蹊徑,表現出獨特的「山野韻,蘭花香」,在懂過茶區獨樹一幟。當初古域發現磨烈這個產區,也正是因為這與其他懂過茶明顯不同的口味特點。

其實磨烈的強勢崛起也不過就是近幾年的事,從二零一二年古域發掘磨烈算起,短短九年時間,磨烈儼然已是除了冰島五寨之外西半山身價最高的寨子。

從寂寂無名到名滿天下,僅僅九年,可謂是「其興也勃焉」。但相對於勐庫茶區其他成名已久的產區,磨烈還只能算是個小字輩,因此磨烈算是後起之秀。

而之所以說磨烈風頭正勁,不光是體現在磨烈近幾年一路看漲的價格,還體現在市場對磨烈的熱情上。早在幾年前,磨烈就出現了茶商收購鮮葉,被其他人加價橫刀奪愛的事件。

最近幾年這種事情愈發增多,愈演愈烈,以至於到了最近幾年,磨烈的鮮葉可能早在茶樹發芽之前,就已經被預訂一空。其他產區的鮮葉靠買,磨烈的鮮葉靠搶。產量稀少誠然是原因之一,但這也證明了市場對磨烈的熱情。

風頭正勁的後起之秀,陡然乍富的勐庫新貴,這就是磨烈的現狀,只不過能否將這份富貴與名聲一直積澱下去,或是能走到什麼樣的高度,就要看時間的考量了。

來源:網茶會習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