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之香妃確有其人嗎?

2020-02-20     雪浴天山


香妃確有其人嗎?這是一個歷史之謎!

關於香妃是誰目前至少有三種說法,一種是香妃就是容妃,二是香妃不是容妃,三是香妃是文人們根據乾隆皇帝的榮妃演繹出的一位身上有異香的維吾爾族女子,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傳說。


乾隆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仙女正騎著黃龍下凡一手捧著,鑲金的白玉,另一隻手拿著一隻銀葉金瓣花,瑞雲翔物,笑語吟吟,乾隆龍心大悅,為了留住那美妙的夢,乾隆皇帝找來了畫師按照他夢中的回憶畫了些女的畫像,並命令大臣到西域去尋找這位夢中的仙女。尋找仙女的大臣,到了喀什葛爾,百姓擁擁擠看著熱鬧,大臣忽然望見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秀麗無比,所騎的土牆不正是黃龍嗎?她一手端著土陶碗,碗中雪白的酸奶不就是白玉嗎?另一隻手拿著銀葉金瓣的沙棗花,它就是皇帝夢中的仙女,大臣將這位姑娘帶回了京城,乾隆皇帝大喜,又聞到身上帶有沙棗花香,便賜名香妃。

倍加寵愛,按照維吾爾族的習慣對他的衣食住行做了特殊安排,這位妃子就是喀什葛爾姑娘伊帕爾汗,乾隆皇帝還在宮中為伊帕爾汗修建了以喀什葛爾風景為主的寶月樓,並從喀什迎來了沙棗樹種植,以解思鄉之情。清朝在此以前沒有維吾爾族非病的先例,乾隆沒有把它安置在後宮特營建西苑寶悅樓,作為金屋藏嬌之所,以免其他其他嬪妃爭寵之憂,乾隆還為一帕爾汗安排了回族廚師為他做清真飯菜,可見乾隆皇帝對伊帕爾汗寵愛有加,但是伊帕爾汗的相思病,並沒有好,總是遙望家鄉嘆息,加之水土不服,不久後便去世了,乾隆皇帝派出龐大的送葬隊伍,用了三年6個月的時間,將他的遺體送回喀什葛爾安葬。

歷史上的容妃出生在(今莎車),是伊斯三教白山派霍加家族的一個女子,名伊帕爾汗。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和扎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1760年隨霍加家族進京覲見人皇宮,後晉封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55歲時在北京去世,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榮妃死後,家人將她的衣著和遺物帶回喀什葬在家族的墓地,在香妃的墓地果然停放著紅色車蓬的駝轎,而且上面裝有兩口方形綠棺,傳說是當年運送香妃和他哥哥圖爾都屍體回喀什的靈轎,顯然駝轎把香妃和容妃畫上了等號,如果香妃不是容妃,那駝驕又如何解釋呢?容妃作為大清帝國的唯一維吾爾族妃子是民族和親的歷史見證,為什麼清史中又沒有關於香妃的記載,這不難理解,香妃這一名原本就是人們對這位皇妃的別稱,別稱怎麼能進入正史呢?就算香妃是文人筆下的傳奇人物,而唯一能與這個傳奇人物相符的非容妃莫屬,更何況香妃的故事給了人們如此眾多的美好回憶,寄託著人們許許多多的美好願望,人們認為香妃就是容妃,儘管都知道容飛的屍骨已安葬在了河北清東陵,喀什的香妃墓只不過是衣冠冢而已,誰還去追究香妃墓里到底有沒有香妃的遺體呢?關於容妃的奇裝相據說是出自朗士寧之手,有學者說那是當年從清陵盜處的一批油畫中的一副,一個北洋政府官員隨口說是容妃,並沒有歷史根據,如果不是容妃那是誰?既然畫上沒有落款,也不能說明這女子就不是容妃,香妃墓是阿帕霍家麻扎的別稱,霍家是聖裔之意,這一家族自稱是阿里的後代信徒們這樣稱呼他們,表示他們比別的穆斯林高貴和神聖,這個家庭的第1代是一位著名的傳教士,第2代是17世紀中晚期伊斯蘭教,白山派的創始人,同他的政敵,黑山派長期鬥爭,在准格爾蒙古人的支持下奪得了葉爾羌的王位,曾經統治南疆6城,創建了天山以南第1個政教合一的霍家政權,並擁有了世界統治者的稱號,伊帕爾汗是阿帕霍家的重侄孫女,香妃墓是原本聞名的新疆阿巴霍加墓聞名世界。

去喀什的人可能不知道阿帕霍加墓,但都知道香妃墓,因為這個神奇的故事流傳久遠,到喀什的人必去此地一睹風采。香妃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公里的浩罕村,占地面積30畝,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至今已有366年,周圍池水如鏡,綠樹參天,塔樓輝映,畫柱雕梁,陵墓是典型的伊斯蘭式建築,上原下方外表為湛藍,碧綠金黃,各色琉璃磚瓦切成。還有阿拉伯文警句,遠遠望去五彩斑斕,炫眼奪目,宛若一座宏偉高大的宮殿。

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有門樓,小禮拜四大禮拜四叫金堂和主墓室組成主墓是在陵園東部是建築群的主體建築聳立在四柱塔和穹頂上的高清著一彎新月。造型宏偉壯觀,風格莊重,又不是華麗,為整個建築群之冠也是新疆最大最精美的陵墓。傳說中的香妃那樣高貴,香妃墓中大大小小58個麻扎是阿帕霍家族5代72人的歸宿,高大寬敞的廳堂里,在半個人高的平台上,這些平台一色用白底蘭花的琉璃包砌,看上晶瑩素潔,東北角那座藍色瓦琉璃瓦就是香妃墓,墓上有維吾爾,漢兩種文字雖然並不高大顯眼,卻一直是吸引遊人的地方。

當地的婦女甚至把這座陵墓當成了許願和訴說衷腸的場所,一些求子心切的婦女離去時會把一條期盼新生命的細長紅布條塞入木牆縫內,祈求香妃降服於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BWyUXEBfwtFQPkdOY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