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艦:今年春節,我們不回家

2020-01-22   南海艦隊

楊振正在值班

第34批護航編隊起航整整20天後,微山湖艦電航兵楊振的兒子出生了。

「母子平安,6斤6兩。」1月12日,家裡人幾經輾轉,將消息傳遞到了正在海上執行任務的微山湖艦上。艦上的廣播站趕緊製作了祝福詞,晚飯時向全艦官兵報告喜訊:第 34 批護航編隊第一個護航寶寶出生啦!

楊振通過手機和家人視頻

此時的楊振和他所在的海軍微山湖艦,正在北阿拉伯海域參加「海洋衛士-2020」中巴海上聯合演習,消息是通過公用微信帳號留言才傳遞給楊振的。

這是微山湖艦執行的第8次護航任務,這艘遠洋綜合補給艦創造了中國海軍歷史上執行護航批次最多、護航商船最多、累計護航航程最遠等20多項紀錄。如果再要增加一項紀錄,估計微山湖艦也是誕生「護航寶寶」最多的軍艦,很多寶寶被取名為啟航、護航、亞丁……

參加「海洋衛士-2020」中巴海上聯合演習之後,微山湖艦切換任務至第34批護航編隊,開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艦員們都將在大洋上度過今年的春節。

越洋傳情

護航編隊里,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下面,讓我們走近微山湖艦,聆聽官兵們的心聲和故事。

任務前,一級軍士長符廣海猶豫再三:兒子今年要高考,父子倆原本就聚少離多,高考的時候不能陪在他身邊,怕是一輩子要遭埋怨了。

前幾次護航,符廣海表現突出,多次排除多次重大故障。在艦上,老兵就像「定海神針」,有他們在,大家心裡就踏實。符廣海考慮到部門正是骨幹新老交替的時候,遠海航行缺個行家裡手是不行的,最終決定執行任務。

補給部門工程師王傑也是一名老兵,執行過8次護航任務,軍旅生涯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亞丁灣上漂泊。王傑印象最深刻的是執行第一批護航任務時,很多官兵對遠洋任務心中沒底,只知道是去打海盜,但去多久,一旦有事如何處置,大家心裡也是個問號。

王傑的經歷其實也是中國海軍跨越發展、走向深藍的過程。今天的王傑早已沒了當年的困惑,他所在的補給部門,在海上實施了286艦次的補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自豪地說:「每次護航結束,我們都會總結經驗,升級艦艇設備、優化指揮流程。」

如今,微山湖艦已成為「護航功勳艦」,艦上的各種設施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遠洋補給需要。

同樣參加過8次護航任務的液貨班長羅祥生還記得,第一次去護航時,艦上只能每人每天限量供應淡水。「現在我們增加了海水淡化設備,用水不會那麼窘迫了。」羅祥生說。

不僅是淡水有了保障,艦上的垃圾分類也做得很好。每個艙室都配備了分類垃圾桶,艦員們都能夠有序地按規定實施垃圾分類。

「艦上的親情電話也暢通無阻,今年過年給家人打電話再也不用排隊了」,羅祥生介紹說。

2014年,微山湖艦迎來了第一批女艦員。8名女艦員像小海鷗一樣,給枯燥的遠航生活帶來了生機。艦上生活雖然艱苦,但大多數女艦員都在義務兵服役期滿後選擇留下來,如今艦上有5名女艦員。

操舵兵陳麗雪是5名選擇留下的女艦員之一,這些年,她隨艦參加過遠洋護航、葉門撤僑等行動。除了在駕駛艙值更,陳麗雪在業餘時間也積極參加艦上組織的文體活動。在這次中巴聯演中,她帶領女艦員們在甲板招待會上為中外賓客表演茶藝和舞蹈、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大家紛紛為她們點贊。

跟「元老」們相比,中尉軍官劉心怡是個新人。2019年7月,劉心怡從大連艦艇學院畢業分配到了微山湖艦,成為艦上新鮮的血液。

劉心怡說,第一次遠洋航行,第一次參加聯合演習,第一次出國執行任務,她比老兵們牽掛要少一些,心情也要激動一些,雖然還是會想家,想爸爸媽媽,但她更要做一名堅強的女艦員。

海上無紙筆

千里傳相思

南 海

航母!我們自己造的!

退役戰友,南海艦隊永遠是你的家

當海軍第10950天,他們第一次登上軍艦……

從2017到2019,時光在南海水兵身上留下了哪些痕跡

@沙角老兵,還記得那個被稱作「水兵搖籃」的地方嗎……

  • 文章轉自新華社

  • 圖片:蔡盛秋 陳潤楚︱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編輯:柯鰻

  • 刊期:第418期

  • 主管:南部戰區海軍政治工作部

  • 主辦:政工保障室

勇立南海潮頭 守望四海風雲

郵箱:nhjdgzh@163.com 電話:0759-766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