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憑什麼接檔《哪吒》

2019-09-08     獨立魚

今年的國漫,真是驚喜不斷。

《哪吒》票房超過《流浪地球》榮登中國影史票房第二。

熱度還沒退去呢,又有一部新的國漫電影登錄院線。

目前豆瓣8.5。(最開始達到8.9)


都連著一禮拜了,天天有人在後台催魚叔趕緊安排。


它就是昨天剛上映的——


《羅小黑戰記》

關於《羅小黑戰記》,出現頻率最高的關聯詞就是:


「有生之年」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作品的標誌。

原因無他,就是粉絲實在等得太心累



《羅小黑戰記》從2011年開始連載,至今已經連載了9年

9年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如果你從初中開始追,那麼這會兒差不多大學都快畢業了。

那麼長壽的劇集,按道理肯定是體量很龐大了。

然而一數——

總共才28集


其中的第28集還是8月27號剛剛更新的。


最快的時候一年更了6集,慢的時候一年只更2集……


打開b站,彈幕里那是滿眼的「有生之年」感嘆。

可真是一部「跟作者比命長」的番劇。


更新慢也就算了,導演MTJJ還很霸道。


看看這明晃晃的「不要催更」

簡直讓粉絲恨不得直接上門騷擾。


而這次的電影版也是同樣。

從2015年就宣布啟動,直到現在才終於上映。


速度雖然慢,但羅小黑的口碑一直都保持著超高的水準。


TV版動畫9年了,三萬多人打分,至今保持在9.6。

國漫在豆瓣目前的天花板



這樣的的高評價,自然是有著真功夫。


羅小黑的第一大武器,就是


你就算沒看過動畫,也一定見過它的表情包。


懶洋洋、怡然自得又有點賴皮的樣子,自帶一種軟乎乎的萌感



確實是一眼就能被攻略。


看這尾巴,眼睛都能看到的手感。


再看這個摸耳殺,誰頂得住啊!


萌也就罷了,還能萌而不廢


線條雖然簡單,但《羅小黑》的運鏡,可是非常不簡單


舉個例子。

這是片頭的打鬥場景。


流暢,簡潔,乾淨利索。


動作和場景的轉變與銜接都非常清晰且乾脆。


這種質量的戰鬥戲,在國漫里是十分難得的。


在這裡我們可以跟戰鬥動畫的業界大佬,日漫做個對比。


火影2015年劇場版


當然,日漫的綜合實力擺在那,說超過那是尬吹。


但也不難發現,單論分鏡的轉換和銜接,差距其實並不大。


而且,跟日漫慣用的表現方式不同。


《羅小黑》的戰鬥鏡頭,並不講究如何刻畫拳拳到肉的細節。


網飛旗下2019年日本格鬥動畫《拳願阿修羅》


而是營造出一種角色「過招」間的火花四射,一種氛圍和意境


有著非常鮮明的武俠韻味


羅小黑的運鏡風格更接近古龍的武俠劇


這也正是它的第二法寶:

濃郁的國風底蘊


日本和美國的動畫好是好,但無論怎麼模仿,終究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畢竟文化薰陶這種東西,是紮根在骨子裡的。


而《羅小黑》不僅動作設計很「武俠」,構架的世界觀也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採用的是比較經典的中國神話體系


TV中的藍溪鎮和老君山


在這個世界裡,萬物皆有靈。

靈聚合起來,就是沒有實體的精靈。


精靈與物質靈結合,就變成了妖精。


自然環境越好,靈氣就越充沛,越便於修煉。


修煉到很厲害的妖精,就被人稱為神仙。


比如動輒就閉關不出門的老君,就是神仙之一。


老君這名字一聽就知道,原型取自太上老君


不過這個仙風道骨的人物,到了《羅小黑》裡面,被進行了一番跟時代結合的趣味改編。


老君的人設成了沉迷於ACG的宅男,閉關的時候會躲在家裡看番追劇打遊戲。


而忠犬人設的「諦聽」(地藏菩薩的坐騎)則成了個全能管家。


聽起來也沒毛病的亞子。


除此之外,還有妖精會館系統

不同能力體系有著各自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所以別看羅小黑畫風童趣,但它絕不僅僅只是部「給孩子看」的幼齒動畫,更不是濫俗的段子集合。

恰恰相反,它擁有著一個設定非常龐大且完整的世界觀。

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夠被搬上大銀幕的根本原因。

因為有足夠充裕的發揮空間。

可以說,TV版是用了九年時間,打了一個極其出色的底子


並且給電影版埋好了各種細節伏筆,就等來個一飛沖天


師父早在TV13集中就已經出鏡


那麼更關鍵的問題來了:

電影版的表現如何呢?


電影是TV的前傳。

講述的是小黑從流浪到正式被執行者「無限」收徒,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事。


魚叔看後的觀感就是:

亮點和遺憾都很明顯。


以下內容魚叔會儘量避免劇透,從不影響主線劇情的細節上來說明。


首先,萌還是一樣的萌


想像一下小黑軟軟的耳朵,圓圓的眼睛,放大N倍後在大螢幕上沖你喵喵叫。


簡直就是對吸貓人士的一擊必殺


還有古裝帥哥帶著貓坐地鐵這種靈魂場面,在影院裡魚叔都能聽到附近妹子們被萌到肝顫的吸氣聲。

(坐等你們看完後給師父打電話)


可以說整部片子都是賞心悅目,高度治癒


其次,它的笑點完全不低俗


這一條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多少電影里的笑點是完全不帶有屎尿屁的?


並不是說屎尿屁的方式就一定不好。

但《羅小黑》沒有偷懶地走這條通俗又方便的路子,而是去花心思尋找、嘗試更適合自己的風格。


這一點就很值得肯定。


第三,它用很柔軟的方式,講了一個關於信任與成長的故事。


故事開始,小黑家園被毀,流落街頭。


他起初的處事邏輯很簡單:


給自己東西吃,給自己地方住,就是好人。


但等他逐漸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又慢慢產生了困惑。


好人做的事,有時候也在傷害別人。


電影中段的時候,無限曾問小黑:

「你分得清好壞嗎?」


小黑非常自信地說能分清。


但等到了電影結尾,小黑卻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了。


他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龐大和複雜。


好與壞,好像也沒有那麼鮮明的界限。


有些事,也並非都有著一個非對即錯的判斷。


明白了這些,小黑才從一個野生的小妖精,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修煉之路。


《羅小黑》整體給魚叔的感覺就是「通透」

讓人看了猶如微風拂面,非常清新。


暖心治癒,情緒細膩。

而且意外地能觸發人的共情。


你能想像,這麼一款走萌系冷笑話路線的動畫,差點把魚叔看哭麼?

簡單但不蒼白,平實又不乏熱血,是《羅小黑》能如此吸引人的最大魅力。


說完了優點,魚叔還是要說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


首先是敘事的節奏


電影的主要矛盾是森林被人類毀了,大部分妖精不得不隱居在城市之中。


妖精的內部分成了兩派:


一部分依然希望能維繫人類和妖精的平衡;

另一部分則想要報復人類,奪回自己的故土。



這個主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也沒大問題。


只是故事的整體設計還是單薄了些。

有點撐不起100分鐘的時長,因而顯得節奏略拖沓


而在具體情節的編排上,詳略又有些偏移,造成很多精彩的內容沒能更好地展開。


比如風息的敘事線,信息量很大但交代匆忙,不免有潦草之嫌。


其次是作為特色的畫風。


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前面說到,《羅小黑》的簡易畫風在萌系番劇中是治癒神器。


但放大N倍後到大銀幕上,多少有些顯得「空」


比如中間有幾個場景,電影保持了TV里慣用的背景留白,用了大量純色。


這樣的方式在小螢幕上看自然是沒問題。


但一旦放到了大銀幕上,細節不夠豐富,就會給人一種,畫面缺乏信息量的感覺。


導致整體表現力不足。

其次,是最後的大決戰。


原本的二維作畫,突然加入了一些3D場景。


對於這樣的安排,說法不一。

有人覺得彌補了純2D的短板,讓高潮打鬥戲的細節更豐富,更「燃」;

但魚叔倒覺得,這是個敗筆

因為這個3D段落既沒有二維的靈動自如,又因為技術不夠成熟缺乏真實感。

簡而言之,就是有點粗糙。


突兀的插入割裂了風格的統一性,影響了整個情緒的積累。


但魚叔能理解,這並不是製作組不努力


相反,從影片畫面中可以感受到,製作組已經非常努力地在提升作畫質量,來適應大螢幕的特點。


比如「生靈」這個形象。


TV版中的生靈是很簡單的半透明白色,整體感覺比較單薄。


而電影中的生靈進行了明顯的優化加工,

非常好地體現出了螢光的質地,飄散的形態。

觸碰物體後的彈跳也都製作得非常細緻。


靈動性和表現力都有著質的提升。



所以魚叔估計,剛才說到的作畫問題,原因主要還是在經費上……


畢竟《羅小黑》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TV版的製作,可是斥資三千元打造的。

(注意是三千元不是三千萬。)


電影的資金也不好找。

因為導演MTJJ要求對內容的製作擁有全部的控制權和獨斷權。


這對於投資方來說確實很勸退。


而最後的大戰,場面又確實非常宏大,難度甚高,略有遺憾,也是可以理解。


從整體來說,魚叔已經比較滿意了。



我承認,這裡面有一些情懷的成分。


但更重要的是,魚叔在《羅小黑》身上看到了國漫作品的多樣性


一家獨放不是春。


《哪吒》的顛覆固然好,《羅小黑》的溫暖也一樣讓人欣慰。


國漫在探索的道路上,還需要作為觀眾的我們給予更多的支持。


3D,2D,木偶,黏土。


萌系,燃系,憂傷,治癒。


科幻,神話,現實。


希望我們的國漫能繼續向前,嘗試各種類型風格,各種題材。


去走出更寬的路。

最後,魚叔還有一個問題想問。


MTJJ,你到底啥時候更新29集?


它憑什麼接檔《哪吒》

出自羅小黑的經典表情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5P3FW0BJleJMoPMoXU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