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嘴饞60元一斤的櫻桃,兩位寶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格局

2019-12-01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晚,小張和女兒巧巧去散步,路過超市便進去買點東西,走到了蔬菜水果區,小張打算買些西紅柿。這時候聽見有熟悉的聲音在說:「媽媽我想吃櫻桃!」轉頭一看,是巧巧的幼兒園同學麗麗,於是小張帶著巧巧上前去打招呼。

不過麗麗媽媽卻對孩子說:「誒喲,櫻桃太貴了,60元一斤呢,我們家買不起。」小張笑了笑,不做反駁,麗麗慢慢當然不是買不起,只是捨不得給孩子買那麼貴的櫻桃。等她們走了之後,巧巧也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媽媽,我也想吃櫻桃!」

孩子嘴饞櫻桃,要不要給買呢?小張心裡打起了算盤,看著孩子直勾勾地看著櫻桃的眼神,還是答應買了。不過,她這樣對孩子說:「櫻桃很貴,我們可以用一樣的錢買到很多蘋果橘子香蕉,你想要吃櫻桃,還是更多的水果呢?」

孩子想了想,還是說想吃櫻桃,於是小張接著說:「但是我們只能買一小袋,只夠一個人吃,你願意自己吃完,還是分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樣你就只能吃一兩個櫻桃了!」

巧巧說:「分給大家一起吃!」小張這才滿意地給孩子買了半斤櫻桃。

兩位寶媽的不同選擇,影響孩子不同的格局。後來,麗麗在她媽媽的教育之下,變得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自私小氣,眼光狹隘,格局很小;而巧巧在小張的教育之下,不僅學會與人分享,而且落落大方,眼界高遠,格局很大。


當孩子想買很貴的東西的時候,因為沒有清晰的金錢觀念,一旦看上了就鬧著父母買,不達標目的不罷休,父母常常束手無策。

有的父母覺得給孩子買了,他以後花錢大手大腳,變得敗家,於是常常跟孩子哭窮,導致孩子對某樣東西念念不忘,性格近乎偏執。而有的父母什麼都滿足孩子,以為自己是在「富養」孩子,孩子才不會變成自私小氣的性格,但是孩子似乎變得得寸進尺,永遠都無法滿足。

這兩種做法都不對,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

首先給孩子建立金錢觀念。讓孩子明白錢財來之不易,在買東西之前,想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被一時誘惑,買了之後又後悔。

其次讓孩子懂得「取捨」。相比起這一樣東西,是不是還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如果真的想要買這一樣東西,是現在必須要買,還是可以遲一段時間再買,因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對那件東西喜歡的感覺可能就沒那麼深了。

最後教孩子學會「分享」。如果孩子買貴的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他可能就會變得自私自利,而且不會愛惜。如果能多考慮其他人,他也許不會那麼那麼執著於「吃獨食」,而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買便宜的東西可以一起分享。

​當孩子提出想買貴的東西,你會怎麼做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