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莫讓「愛好」成為被圍獵的「陷阱」

2019-10-22     群眾雜誌



「一個人隨性貪玩,往往就會把持不住自己……慢慢地,貪慾之心潛滋暗長、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這是雲南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原副主任段躍慶落馬後,在懺悔書中寫的一段話。

據報道,段躍慶平時好打麻將,但調查發現,他打麻將的賭資,多是由商人「朋友」提供,有時是別人主動備好,有時只需他一個電話,就有人立馬奉上。而別人在段躍慶身上投資的時間和金錢,到頭來都成了他們進行各種請託的「籌碼」,段躍慶也由此一步步走上了不歸路。

分析近些年落馬的官員,像段躍慶這樣被自己的「愛好」拉下水的並不少。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痴迷玉石,「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賄總額近八成」;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喜歡攝影,10餘年間「燒錢」高達千萬,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錢……他們「愛好」不同、耗資不菲,但都用手中權力為「愛好」埋單,公權私用、權錢交易,終究難逃黨紀國法嚴懲。

事實上,領導幹部有興趣愛好本無可厚非,關鍵在於把握好度,要在紀律和規矩的範圍內。如果分寸把握得當,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既可以紓解工作壓力,還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升一個人的精神境界;相反,如果沾染低級趣味,或沉溺於某一愛好不能自拔,就容易心為物役,漸漸滑向深淵而不自知。

對於領導幹部的種種「愛好」,一些人深諳「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主動投其所好,甚至不惜血本圍獵,以換取不正當利益;有的幹部整日耽於「愛好」,熱衷於參加各種「研討會」「品鑑會」等,忘掉了主責主業;還有的幹部發現斂財「暗門」,乾脆以「愛好」為「遮羞布」,大肆收受賄賂,對珍貴玉石、名畫等來者不拒……這樣的「愛好」,自然失去了其本義,成為禍患的源頭。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身為領導幹部,需要時時自醒自警,面對所好,始終做到不越界、不逾矩。清道光年間大臣馮志圻酷愛書畫,有人投其所好,送給他一本名貴碑帖。孰料,馮志圻立即原封不動地予以退還。有人勸他,看看無妨,何必一點情面也不講。馮則不以為然地說,一旦打開,就會愛不釋手,索性不打開,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面對所好,古人有定力堅定拒絕,今之黨員幹部則更應如此,面對誘惑不為所動,遭遇圍獵時能守住底線。

小節里有大義,愛好中見黨性。大半輩子與林業打交道的谷文昌堅決不買木製家具,只購買簡陋的竹凳、藤椅和石板桌。從這層意義上說,黨員幹部需要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力避「瓜田李下」之嫌,時刻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為官;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痴迷於特定愛好,不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機。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thD9G0BMH2_cNUglR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