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疫情防控,需要什麼樣的思維方式?

2020-03-24     群眾雜誌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強調,「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總體戰,搞好疫情防控,最基本的是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按規律辦事的科學精神」。當前,疫情防控初見成效,但我們仍要繼續毫不放鬆抓實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除了要全力以赴抓具體、抓細節、抓落實之外,還須強化五種思維。



01

強化底線思維,不可一失萬無。如果一個小區失守,輕則一棟樓封閉,重則整個小區關閉,影響的是成百上千人的出行、生活;如果一個企業失守,則會封閉整個工廠,影響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就業,損失的是訂單、市場和信譽,甚至是企業的命運與未來。我們必須堅守陣地,守好門、看好人、管好事,寧可十防九空、不可一失萬無。


02


強化系統思維,兩手抓才能兩不誤。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範圍廣,感染病例多,持續時間久,我們必須一手抓疫情有效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統籌做好「六穩」工作,才能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早發現、早隔離,就能阻斷毒魔傳播途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就可防止疫情擴散;分類施策、嚴控人員、強化保供,就能實現企業安全有序復工;通過下沉一線,及時發現問題、打上補丁、解決問題,就能降低疫情的影響,讓企業在發展上集中更多的精力。


03


強化整體思維,眾志成城才能戰「疫魔」。疫情防控打的是總體戰,絕不能畫地為牢、各自為政。我們要求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但不能將省道、縣道等幹線封堵,我們要精準管控好往返重點疫區人員,不是要將所有人都堵住,不然就會堵住人才鏈、供應鏈,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將毫無意義。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採取措施,確保既能夠讓復工復產企業順暢通勤,又能夠有效管控住來自疫區人員的無序流動。同舟共濟才能贏。不能總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做決策。


04


強化人文思維,人人都有尊嚴和價值。善思可以把事情做好。來自疫情高發地區人員本身就是受害者,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關愛。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如我們能送一個美美的關愛服務帖,再送一份熱騰騰的飯菜或點心,他們一定會感受到一種被關愛的暖流,就會對我們的工作給予理解、配合。


在疫情防控中,要有更多的人文思維,充分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絕不能簡單用直線思維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是利潤和稅收的重要來源,是地區競爭力的貢獻者,要做好關愛服務,給外來員工居家隔離觀察提供更好的環境。


05


強化責任思維,有責任者才會有作為。在既要外防輸入,也要內防擴散的關鍵階段,在復工復產的茫茫人海中,如何做到病例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


這需要我們重點把好交通卡口、社區小區、企事業單位、醫院藥店、商場超市、公共場所等重點防疫關口,做到人員摸排見底、病例精準發現、疫情有效管控。尤其是對居家觀察人員和集中隔離觀察人員的防控、服務和關愛措施,一定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位。


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有大量的履責者、擔當者、作為者,需要領導幹部帶頭扛起責任,下沉一線、靠前指揮,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需要企業和社區幹部履職盡責,守好門、看好人、做好事,落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這樣才能遏制住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5期,原標題為《五種思維答好「疫情考題」》

作者:薛峰(作者系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責任編輯:段培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j4eDHEBnkjnB-0zJP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