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所有人,這筆錢漲了!還有一項調整將影響你的工資

2020-06-20   廣州參考

原標題:事關所有人,這筆錢漲了!還有一項調整將影響你的工資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印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0〕24號,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對進一步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明確,

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標準,健全待遇保障機制。

2020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30元。

鞏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的待遇保障水平,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0%,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並統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提高到60%。

《通知》強調,

全力打贏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戰。

一要確保完成醫保脫貧攻堅任務,確保貧困人口動態應保盡保。

二要鞏固醫保脫貧攻堅成效,持續發揮醫保三重製度綜合保障、梯次減負功能,落實新冠肺炎救治費用醫保報銷和財政補助政策。

三要研究醫保脫貧攻堅接續工作,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研究醫保扶貧長效機制。

四要在脫貧攻堅期內大病保險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起付線較普通參保居民降低一半,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面取消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封頂線。

《通知》提出,

要完善醫保支付管理,加強基金監督管理,加強經辦服務。

普遍實施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開展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加強定點醫藥機構管理和醫保目錄管理。

建立全覆蓋式醫保基金監督檢查制度,全年組織開展兩次醫保基金監督檢查。推進做實基本醫保基金市地級統籌,完善收支預算管理。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一體化經辦運行,落實經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提升經辦管理服務能力。

這項調整將影響你的工資

住房公積金一直備受關注,各地調整住房公積金的時間多數在6月或者7月。根據規定,住房公積金以上一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為一個年度單位進行調整。

不少單位會在每年辦完6月份匯繳業務後,根據員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資為員工調整其公積金繳納基數。

今年公積金繳存有了哪些新變化?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你的工資?各地公積金提取政策又有啥新變化?

多地提升繳存基數上限

根據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是: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參保人公積金繳存比例。

不難看出,只要職工平均工資變動,公積金也會跟著動。同時,各地平均工資水平變動不一,公積金調整幅度也就不一樣。

從已經公布的方案來看,調整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是主流——

揚州:月繳存基數下限維持不變,不低於揚州市區最低月工資標準2020元;上限則從21000元調整到22400元。

昆明:月繳存基數下限執行標準為一類區1670元,二類區1500元,均與上年度持平;上限執行標準為23516元,較上年度增加3453元。

石家莊:月繳存基數下限執行標準為3849元,上調了154元;上限執行標準為19245元,較上年度增加769元。

烏魯木齊:月存基數下限為1620元,與去年持平;上限為17852元,比2019年的16599元上調了1253元。

不難看出,各地公積金繳存上限的「天花板」有所抬高,但「地板」也保持了不變或抬升。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上班族能從中收穫更多真金白銀。

公積金調整可能會影響工資條

住房公積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個人繳存,另一部分是單位為職工繳存。

職工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單位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也就是說,公積金多少與上一年度的工資水平和繳存比例有關。

如果你去年工資漲了,繳存比例不變,那麼本人和單位給你繳納的公積金都會變多。

這也意味著,如果今年7月份以後你的工資沒有增加,那麼實際到手的工資可能會減少,並體現在工資條上。不過,這部分錢不是真的少了,只是去了你的個人公積金帳戶。

另外,公積金帳戶還將有一筆收入。

每年6月30日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結算利息的日期。結息標準為上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內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計息,上年結轉的住房公積金利息,按照人民銀行一年定期利率計息。每年6月30日結息後,將住房公積金利息計入職工住房公積金本金。

公積金提取政策越來越「接地氣」

說到公積金的用途,大家最先想到就是買房。

住建部近期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住房消費類提取占了公積金使用的主流。2019年度該用途的提取金額高達7582.42億元,占比為46.57%。

除了買房,各地在提取環節、額度期限、用途拓展、異地使用等方面一直細化規定,公積金使用範圍越來越廣。

1.感染新冠肺炎可以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就發布文件,明確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突發事件提取範圍,患者可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用於醫療支出。

此外,各地明確職工本人、配偶或職工的直系親屬患重大疾病治療,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的也可以提取公積金。

2.加裝電梯可以提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廣州出資為擁有所有權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可提取公積金,在工程竣工驗收後提出申請,手機就能辦!

3.租房同樣可提取

多地還加大了公積金用於租房的支持力度。

廣西玉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出,針對疫情期間支付房租壓力較大的租房職工,住房公積金由原來每年提取一次調整為可逐月提取。

廣東東莞則提出,將租住提取公積金比例上限提高至70%、額度上限提高至1800元/月。

在廣州,離職、退休、失業等非住房消費提取同樣可提取公積金。

公積金的用途還遠不止這些。當前,各地的公積金政策不斷優化,提取使用也越來越人性化,將惠及更多人。

說了這麼多,

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

要去看看工資卡了呢?

來源:國家醫療保障局、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jjrbwx)、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