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如針扎般的疼痛叫做抽筋,
這種疼痛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
經常晚上睡覺時小腿突然抽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美國一家預防專業雜誌的網站近日邀請了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家庭醫學副教授斯科特·加里森博士,請他分析了夜間腿抽筋的多種可能的原因。
一、沒能拉伸某些肌肉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減少肌肉和肌腱的長度和柔韌性,這可能會導致抽筋。
二、夜間睡眠姿勢尷尬
當臉朝下躺在床上時,腳通常處於「腳底彎曲(也稱跖屈)」的位置,這意味著腳趾遠離我們,縮短了小腿肌肉。當腳長時間停留在這個位置時,即使是腳的小範圍移動也會引起抽筋。側臥,把雙腳放下床,或用其他姿勢保持腳趾中立,有助於避免這種抽筋。
三、發生在換季的時候
夜間腿部抽筋在夏季比冬天更為常見。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但抽筋的頻率往往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1月中旬落入低谷。
為什麼在夏季發作的頻率更高呢?這是由於維生素D含量的提高,神經的生長和修復在夏季可能會更活躍。身體通過接觸陽光照射生成了更多的維生素D。
四、發生在身體脫水時
有證據顯示,脫水會引起夜間抽筋。脫水可能導致血液中的電解質失衡,這可能是抽筋的誘發因素之一。
五、鍛鍊的時候非常艱苦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發表在《前沿運動醫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骨骼肌負擔太重和疲勞會導致局部肌肉纖維過度勞累,從而引發抽筋。
六、身體出現營養缺失
鈣、鎂和鉀的失衡對肌肉抽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這些電解質中的每一種元素都有助於維持血液和肌肉中的液體平衡,因此,如果缺失這些電解質,就有可能導致抽筋。
七、整天站著也不好
當你站立但不運動的時候,血液和水傾向於集中在你的下半身。這就可能導致液體失衡,肌肉和肌腱縮短,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抽筋。
八、服用某些藥物
服用利尿劑(如可樂定和氯噻酮片劑)和治療哮喘的藥物(如長效腎上腺素能β受體)的人,其夜間抽筋的風險比較高。這些藥物可能對運動神經元和感受器有「刺激」作用,從而引起抽筋。
九、懷孕的時候
這可能是由於體重增加和血液循環中斷所導致的。根據美國妊娠協會的說法,胎兒生長對母親血管和神經施加的壓力也可能導致抽筋。
十、某些健康隱患
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神經疾病和抑鬱症都與腿部痙攣有關。在某些情況下,服用治療上述疾病的藥物可能是引發腿部痙攣的罪魁禍首。
十一、上了年紀
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神經元的數量開始減少。在這個年齡段,靜止狀態下的抽筋就越來越常見。力量和平衡訓練都有助於保持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防止抽筋。
以上部分摘自:北京青年報《夜間腿抽筋嗎?告訴你吧有11個原因》
一招解決腿抽筋
當發生抽筋時,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腳趾並堅持l~2分鐘以上,即可收效。
具體來說,如果是小腿後面的肌肉抽筋,可一方面扳腳使腳板翹起,一方面儘量伸直膝關節;當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時,可壓住腳板並用力扳屈腳趾。
如何預防腿抽筋?
1.驅寒保暖:睡前熱水燙腳,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堅持鍛鍊:平時加強運動,活動前注意熱身,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收縮能力。
3.適當補鈣: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綠葉蔬菜、芝麻醬、海帶、豆腐等。
4.注意睡姿:儘量不要長時間仰臥或俯臥,可以避免小腿肌肉長時間放鬆導致的肌肉攣縮。
5.合理膳食:膳食中重點是補充電解質(鉀、鈉、鈣、鎂)。
6.及時補水:如果出汗量也大,需及時補充液體以避免脫水,但是注意在短時間內不可一次過量補水,因為大量液體可能會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這樣可能導致各種問題,包括肌肉抽筋。
小提示
如果腿抽筋頻繁,通過上述方法處理沒有緩解,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