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們都是戰士」——聊城市傳染病醫院急診科的抗「疫」故事

2020-02-11     聊城新聞網

文/圖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呂婷實習記者趙琦通訊員代可張玉奇

急診科120司機洪貴余接到出診電話,與醫務人員一起,快步跑出急診科。

「在這裡,我們都是戰士」——聊城市傳染病醫院急診科的抗「疫」故事

急診科醫護人員做好防護,準備接診。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千萬人的心,無數醫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他們是醫院接診急症患者、分流患者的窗口衛士;他們穿梭於急救中心各病區,承擔著急救中心日常的接診、護理工作;他們分秒必爭、救死扶傷,用汗水守護每一位病患的生命。他們,就是急診科的醫護人員。

2月5日,記者來到市傳染病醫院急診科,探訪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不為人知的故事。

孫良友:連續接診5個多小時,幾乎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一開始我挺緊張的,但只要投入到工作中,就只想著怎麼能儘快治好患者,時間長了,反而沒那麼緊張了。」急診科副主任孫良友是急診科接診患者最多的人,經常參與異地轉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為了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他反覆穿脫隔離衣、防護服、N95口罩、雙層手套,回來之後再反覆整理、消毒,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出診的腳步都堅定有力。

「在這裡,我們都是戰士!」身為急診科副主任的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不敢有一絲懈怠。孫良友介紹說,在去接診感染者的路上,由於身體出汗,戴上護目鏡經常看不見路,看不清患者病歷上的字,無形中增加了不少麻煩。有時鼻樑處被壓得疼痛難忍;穿上防護服,接診5個多小時,幾乎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防護服里的醫護服裝被汗水浸透……雖然有很多困難,他們都要咬牙堅持。

劉霞:第一時間上交請戰書

「雖然自己力量有限,但我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大年初一,120護士長劉霞在朋友圈看到馳援武漢的隊伍出發,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想要加入他們的心情。

劉霞的丈夫是市復退軍人醫院的醫生,與她一樣奮戰在一線。當劉霞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的時候,他當場就答應了,「只要你想好了,我就全力支持你,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隨後,劉霞上交了請戰書。

劉霞是一位勇敢的請戰者,也是事無巨細的貼心人。工作中如何合理安排出診,如何做好出診人員、車輛的防護以及值班人員的就餐問題,都是她重點操心的事情。「看起來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但這也是保證工作順利高效開展的關鍵。」劉霞說。

王彥:逆行的「90後」,關鍵時候不能退縮

有人說,「哪來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模樣,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聊城市傳染病急診科王彥就是這群「90後」的其中一個。

疫情爆發時,原本因骨折休假的他主動提出取消休假,頂了上來,拄著拐杖堅持在一線。在他看來,急診科的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身為『90後』,我應該敢於擔當,關鍵時候不能退縮。」王彥說。

在做好急診科工作的同時,他還加入聊城市藍天救援隊,參加過多次救援任務。由於他對救援工作比較熟練,幾乎每一次的接診、轉診,他都會參加。雖然行動不便,他卻自願為其他人進行指導。

急診科里的故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急診科醫護人員18年來累計獻血量達5萬毫升;在疫情期間堅守一線並主動獻血的120工作人員謝景;「身為黨員,沖在抗疫第一線」的急診科120司機洪貴余;積極請戰,希望參與支援湖北武漢的護士王偉……這些故事如同水滴落入心盤,凝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警報再次響起,「出發,救人!」永遠是他們「與死神鬥爭」的宣言。急診科里的醫護工作者,是最美的逆行者,是平凡的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brzM3AB3uTiws8KT2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