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風掀翻屋頂刮出一位「硬核」大爺

2020-04-03     聊城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李小芹 通訊員 鄭慶傑

直到現在,左永喜依然記得「三月三」那天,也就是3月26日的驚險一幕——

當天,大風呼號,自家的「彩鋼瓦」屋頂被一下子掀翻掉在了院子裡,所幸,當時他和老伴都在屋裡。

這,讓他想起來就心有餘悸。

不過,之後發生的暖心事兒,也讓他著實感動不已——政府出資給買的災害民生綜合保險可以對這種情況進行理賠,而相關部門在得知他的英勇事跡之後,更是加快了理賠速度並爭取到了最高的賠償額。

30日上午,左永喜家的屋頂正在修補,五千元的民生災害賠償款也隨之送到了左永喜手中。「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別說是五千塊錢,就是沒有我也很知足……想想,我當年的一些戰友,根本都沒能回家,我不但回了家,還享受了這麼多好政策……」左永喜說著,用手抹了抹淚。

左永喜和老伴向給其送民生災害賠償款的工作人員揮手再見。

八旬退役軍人深藏赫赫赫戰功

去年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今年86歲的左永喜是高新區許營鎮侯營村人。崔彥,則是許營鎮掛職副鎮長。

一場「大風掀翻屋頂」成就了兩個人的交集。

去年8月份,聊城正式推行災害民生綜合保險,該險種全部由財政出資政府買單,惠及每一位在聊城居住、生活甚至災害發生時在聊城的外地人口,保險標的為人身、居民住房和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障範圍為:洪澇、乾旱、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災、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及溺水、居家煤氣中毒、爆炸、火災、觸電等特定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自然災害和特定意外事故造成居民住房倒塌或損壞;自然災害和特定意外事故造成居民基本生活用品(衣被、口糧、廚具)的損毀;搶險救災、應急救援人員的傷亡;因災導致受災人員的飲水困難;其他政府認定需救助的事項。

左永喜家遭大風掀翻屋頂就在該保險保障範圍內。

作為掛職副鎮長,災害民生綜合保險相關工作正好歸崔彥負責。

崔彥得知左永喜家中情況後,第一時間了解左永喜家庭情況,並積極組織鎮安監部門、承保公司等進行核實、拍照,督促加快理賠進度,監督理賠定損額。最終,確定左永喜的理賠金額為5000元。

「大爺很低調,之前並不了解大爺家情況,通過這次接觸才知道,大爺是退伍軍人,參加過淮海戰役等多場戰役,參軍期間立過好幾次功,而且去年還獲得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真是『硬核』大爺。」崔彥說,在他看來,左永喜就是「許營張富清」。

「一場大風掀翻屋頂刮出一位『硬核』大爺。」崔彥打趣說。

30日上午,聊城晚報記者來到「硬核」大爺左永喜家中,見到了精神矍鑠的左永喜,看到了記錄他經歷的紀念章與證件,聽他講述了當年的崢嶸歲月。

左永喜(左)和崔彥高興地交談。

老戰士參軍期間先後立功四次

經常想起犧牲的戰友,他很珍惜並感恩當下的幸福生活

左永喜的退伍軍人證上顯示左永喜在參軍期間先後立功四次,分別是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四等功一次。要知道,左永喜於1947年春天參軍,參軍時還不到14歲,總共的參軍時間是5年。

左永喜手指著掛在胸前的紀念章向記者介紹,他參軍時的部隊是十八軍五十四師一六零團炮兵連,他先後跟著部隊渡黃河挺近大別山,從大別山回來去到開封、鄭州一帶,然後過長江,去華東南,並最終進軍大西南,最終他所在的部隊駐紮在了西藏。「你看,這是淮海戰役紀念章,這是渡江勝利紀念章……」不過,因為年代久遠,不少紀念章已經找不到了,這讓左永喜很是遺憾。

「感覺天天打仗,不是打仗就是行軍,也就是去打仗的路上。」而因為左永喜當時年齡還小,雖然也跟著部隊一線戰鬥,但基本用不到他「最前方拚命」,「所以,我這條命就這樣留了下來,但是,我們同村包括我當年參軍的有9人,只回來我一個人……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啊……」說到這裡,左永喜已泣不成聲。

不過,雖然年紀小,左永喜的思想覺悟可不低,而且經常盡己所能幫助別人。比如,在從江西到浙江的行軍路上,他看到戰友的鞋子磨壞了,就把自己的鞋子送給了這位戰友;雖然在行軍路途中,自己腳上也磨出了多個水泡,可依然不掉隊,還幫別的同志拿東西……這也是左永喜因為年齡小沒有「戰功」,但卻屢次立功的原因。

在左永喜珍藏的「功勞證」中有對他立功事跡的描述——該同志在南進渡江中政治表現很好,生病期間行軍不掉隊,並給其他同志鞋穿;團結互助好勞動,工作一貫積極,腳上打很多泡能堅持行軍,不說怪話,還幫別人背東西,並且情緒很高。

1952年,左永喜退伍轉業回家,「當時別人問我回家不,我想,出來這麼多年了也該回家了,就退伍了,現在想想,有些後悔。」

退伍轉業回家後,左永喜先後去到食品公司、服務局、商業局等單位工作了數年,也曾在村裡擔任「大隊幹部」,直到1972年,他去到了許營鎮(時為許營鄉)醫院,在醫院裡後勤部門工作了三十年,勤勤懇懇的他,也受到了醫院領導的認可。

他現在還可以享受「輪替療養」,每隔兩三年就可以去市復退軍人醫院療養三個月,而他因為表現好,多次被評為「十佳文明休養員」。

「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犧牲的那些同志流血換來的,咱現在兒孫滿堂,每個月也都有錢,所以,咱怎麼不知足?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還這麼好,我沒任何意見,只求自己別給政府添麻煩就是了!」左永喜說他到現在依然經常想起當年的戰友,憶往昔更是讓他珍惜並感恩當下的幸福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IG7PXEBrZ4kL1VipE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