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燈被發明並普及後,人類的「白晝時間」被大大延長。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燈光的作用,也從簡單的照明功能成為衡量一座城市國際化程度、城市活力的標準。
人們在追求城市亮起來、美起來的同時,似乎很難在城市中看到繁星點點的浩瀚星空,路上也沒有了皎潔的銀色月光。
夜空,離開我們多久了?
黑龍江漠河北極村
為了保護城市的夜間天空環境,4月13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西安市城市夜景照明啟閉時間管理實施方案》,設立城市暗黑保護區,將西安城市夜景空間劃分為許可設置區、限制設置區和黑暗天空保護區;明確了對於西安夜景照明的平日、周末、節日三種管理模式。
西安市城管局表示,合理控制全市夜景照明的亮燈時間,促使夜景照明工程更加有效的服務於城市夜遊經濟的發展,在展示西安的城市夜景形象的同時,為市民提供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如此看來,西安正在著手平衡經濟效益和城市生態。讓城市發展「既要夜間經濟,又要安靜夜空」。
城市暗黑保護區無疑是西安城市管理的進步和亮點!
其實,在中國城市中,杭州於2013年出台的《杭州市主城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首次提出要在杭州設立城市黑天空保護區,治理光污染對生態的影響。
2019年5月5日,杭州市政府批覆《關於杭州市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修編)》,杭州成為首個將「黑天空(Dark Sky)」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規劃體系里的中國城市。
西安的「城市暗黑保護區」與杭州的「黑天空」異曲同工,也是從城市生態入手,防止光污染,促進打造低碳城市,踐行「亮燈不擾民」。
其實,在國際上,有專門的黑暗天空保護組織,即國際黑暗天空協會(IDA)。它成立於1988年,致力於夜空保護工作。截至2019年8月,該機構已經在全球六大洲認證了120多個國際黑暗天空場所,面積超過900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國際黑暗天空社區、國際黑暗天空公園、國際黑暗天空保護區、國際黑暗天空庇護所、城市夜空點6個類型。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紐西蘭麥肯齊盆地的特卡波鎮,該小鎮居民從1981年起就開始自發減少燈光照明,嚴格按照科學計算安裝燈具,保證了小鎮璀璨的夜空。每年有大量的遊客前往觀星。
這為城市夜空生態保護提供了借鑑路徑。
紐西蘭麥肯齊盆地特卡波鎮
在城市亮化日益豐富今日,黑暗夜空保護已經是城市發展與保護並重的重要內容。
這次,西安無疑走在了前列。
在這一過程中,重在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尤其是夜景照明的生態設計,減少人工白晝污染。
比如,在夜景照明設計之初,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在綜合考慮城市的功能屬性、環境特徵和景觀資源等因素基礎上,對城市區域進行照明區劃,將區域亮度劃分等級,進而實現城市夜景照明的亮度控制和節能。
相信,西安還將進一步細化和優化城市夜景照明管理。在未來,夜空,大概也會成為西安吸引世界目光的原因之一。
正如「國際黑暗天空周」活動的發起人詹尼弗·巴羅所說,夜空是宇宙給我們的美麗與壯觀的禮物,應該是讓大家欣賞的,不應該被掩藏和浪費在光污染之下。
西安,也有你一片夜空。(作者 柳洪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aD8nHEBnkjnB-0zLN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