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講述:三個血尿患者,三種不同命運

2019-05-28   醫聲護事

作為一個泌尿外科的醫生,從醫以來,血尿患者接觸過無數個,但是下面三位是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我想把他們的就醫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也許它能改變你的命運。

我們要說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年輕女性,找我看病的時候只有26歲,新婚、無業,無子女,衣著乾淨整潔。

當時因無痛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入院後經過常規B超、CT、尿道膀胱鏡及組織活檢等檢查確診高級別非浸潤性膀胱多發尿路上皮癌。

考慮患者年輕、尚未生育等等,我們給她做了保留膀胱的微創手術以,制定了術後1年的膀胱灌注化療方案。

當時我們團隊一而再、再而三等跟她說,如果術後復發且多發,建議她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手術。她當時沒有告訴我她的態度,但是從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了她的猶豫和迷茫。

剛巧手術1年後,她的膀胱腫瘤復發了,這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她選擇了去長沙的醫院,再一次進行了保留膀胱的微創手術。

手術之後,門診找到我複查的時候我和她以及她老公進行了多次溝通,終於明白了她的想法。她想著自己還年輕,沒有子女,如果做了根治性膀胱全切之後生活質量下降很多不說,以後就不能做母親了。

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還是反覆建議她如果再次復發還是要進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手術,以後每次溝通的結果都是換來我們大家的一聲嘆息。

再次手術6個月後,她又開始血尿了,這一次,她沒有來醫院及時治療,只在小診所輸液止血,這樣血尿時有時無的又過了3個月。

終於有一天,她因為長期失血導致的貧血暈倒在家中,被人發現送到了醫院。經過輸血、補液等等處理,她得到了暫時的穩定。

然而進一步的檢查讓我們大家心情都很沉重,膀胱腫瘤復發,侵犯骨盆、子宮、直腸等而喪失了手術機會......

結局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一個花一樣年齡的生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凋謝了。

膀胱癌在目前,發現及時往往可以得到較長的生存時間,可是這個患者卻早早的走了。假如當初,她能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她是不是不會那麼早的離開這個世界?

我時常想,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我們是選擇短時間有尊嚴高質量的生活還是選擇沒有生活質量的長時間生存?

第二位患者是我初當醫生時候的一位患者,男性,48歲,教師,因無痛性肉眼血尿1天入院。入院後經過常規B超、CT、尿道膀胱鏡及組織活檢等檢查確診低級別非浸潤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當時我給他進行了微創保留膀胱的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手術。術後進行了1年的膀胱灌注化療。

這個患者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他之後的治療及複查都嚴格的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連術後的膀胱鏡複查時間都精確到天。

也正因如此,10年來他多次復發都能得到及時處理。最後一次膀胱腫瘤復發因多發且腫瘤浸潤,溝通後他坦然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術,目前複查健康狀況良好。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78歲,退休護士,第一次住院因無痛性血尿3天入院。入院後血生化等檢查均正常,泌尿系B超、CT、尿道膀胱鏡等檢查未見異常,尿脫落細胞學檢查未檢測到腫瘤細胞,入院後經過止血對症處理後血尿消失出院。

也是緣分使然,1年後,她又因血尿住院,我又是她的管床醫生,住院當天她的血尿就消失了。這一次,經過CT檢查考慮左側腎盂內似可見一約3毫米大小腫塊,性質不能確定,尿脫落細胞學檢查未查到腫瘤細胞。

因為高度考慮左側腎盂癌(腎盂癌的治療需要將一側腎臟、輸尿管全部切除、同側膀胱袖式切除,手術相對較大)。

苦於沒有直接證據,我們建議她先進行輸尿管鏡下左側腎盂腫塊活檢,要知道這也是需要打全身麻醉的,也是一次手術,哪怕它是微創,而且因為腫塊較小,我們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組織做病理,甚至病理結果可能會出現模稜兩可的尷尬局面。

79歲了,一年前又有過一次血尿經歷,我當時想,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暫時觀察,因為除了血尿她身體暫時沒有任何不適。可能是她的職業因素,在和她溝通的時候得到了她百分百的信任。

我將種種可能情況都跟她說了,包括手術可能找不到這個腫塊、找到之後取不到組織或者取的組織不夠不能得到滿意的病理結果等等。

出乎我的意料,她沒有任何猶豫,果斷的告訴我,「我信任您,您覺得要怎麼做就怎麼做。」第一次手術在計劃內開展,手術中,我順利找到了腫塊並取了組織做病檢,但因腫塊小,腫塊被完全夾取了組織量仍不多。

經過幾天的緊張等待,病檢結果出來了。因組織少,術後病檢果然給了我們一個很尷尬的結果:可疑低度惡性潛能的尿路上皮腫瘤,如臨床高度懷疑癌,建議重取。

拿到結果的時候我腦瓜子是嗡嗡的,這怎麼辦?!後續的腎盂癌根治手術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做了,萬一不是,腎臟白白的被切一個,這樣一個年齡的患者,術後孤立腎很可能不能代償,很可能馬上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生活質量會急劇下降。不做,萬一是腎盂癌漏診,任其發展,短期內就可能出現轉移將大大縮短患者的生存時間。

溝通過程中,這位患者問我,醫生您覺得應該怎麼辦?因為當時我高度懷疑腫瘤,所以我給她的建議是行腎盂癌根治。她和家人商議後完全同意我們的方案。

第二次手術在計劃內進行,我們給她做了腹腔鏡下左側腎盂癌根治手術(左側腎臟、左側輸尿管全程、左側膀胱袖式切除)。

術後解剖標本,肉眼看上次取活檢的地方創面仍在,腫瘤已經沒有發現了(上次手術取活檢的時候已經都完全夾取了)。意料之中,術後病檢仍考慮左側腎盂低度惡性潛能的尿路上皮腫瘤。

可喜的是,老人恢復的很快,也沒有出現腎功能不全。術後我們跟蹤進行了膀胱灌注化療和膀胱鏡檢查。手術後1年,老人複查發現患了膀胱尿路上皮癌,這個更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當初腎盂癌的診斷。

因發現及時,膀胱腫瘤也得到了及時的微創治療。之後膀胱腫瘤雖反覆復發,因按期隨訪及時發現,也都得到妥善處理。

認識老人的這幾年來,老人時常遠行旅遊會友,生活的熱情絲毫不減,讓我這個年輕人都羨慕不已。

可能是身體機能退化或者藥物使用的原因,去年老人還是出現了腎功能不全,逐步發展到進行血液透析,但老人家精神狀態仍然很好,80幾歲的人了,還經常一個人來我門診告知我她最近的身體及生活情況。

上面就是三個血尿患者的在我這裡的不同就醫經歷。當然並非所有血尿患者都是腫瘤,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介紹一下血尿這個常見疾病。

什麼是血尿呢?

血尿是指離心沉澱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症狀。

原因有泌尿系炎症、結核、結石或腫瘤、外傷、藥物等,對機體影響甚為懸殊。輕者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外觀呈洗肉水樣或含有血凝塊,稱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有1mL血液時即肉眼可見,尿呈紅色或呈洗肉水樣。

發現紅色尿後,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還是假性血尿。有些藥物可以引起紅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鈉、利福平、酚紅等;需與真性血尿區別。近年來無明顯伴隨症狀的血尿有增多趨勢,大多為腎小球性血尿,已廣泛引起重視和進行研究。

血尿有哪些原因呢?

1.腎臟及尿路疾病:

  • 炎症: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統結核、泌尿系統黴菌感染、前列腺增生合併尿路感染等。
  • 結石: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結石,當結石移動時劃破尿路上皮,既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繼發感染。大塊結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腎功能損害。
  • 腫瘤:泌尿系統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或鄰近器官的惡性腫瘤侵及泌尿道時均可引起血尿。
  • 外傷:是指暴力傷及泌尿系統。
  • 先天畸形:多囊腎,先天性腎小球基底膜超薄,腎炎,胡桃夾現象等。

2.全身性疾病

  •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 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硬皮病等。
  • 感染性疾患: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絲蟲病、感染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等。
  • 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腎栓塞、腎靜脈血栓形成。
  • 內分泌代謝疾病:痛風腎、糖尿病腎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 物理化學因素:如食物過敏、放射線照射、藥物(如磺胺、酚、汞、鉛、砷中毒,大量輸注甘露醇、甘油等)、毒物、運動後等。

3.鄰近器官疾病

子宮、陰道或直腸的腫瘤侵及尿路。

在此勸告大家,血尿既然有這麼多原因,那想得到正確的治療自然是相當的複雜了。如果出現血尿,還是要到正規醫院看專業醫生才是最佳選擇。為了不延誤病情,切不可隨便問一下度娘就任性處理,聽之任之了。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