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明
在閃擊戰中,和裝甲部隊同樣重要是空軍,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協同,才將突擊威力充分發揮出來。空軍在閃擊戰中的作用,首先是確保制空權,保障地面部隊的進攻;其次,俯衝轟炸機負責為裝甲部隊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由於裝甲部隊推進迅速,地面炮兵尤其是重炮不一定能及時跟上裝甲部隊,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正好可以發揮快速反應的及時性優勢,而且俯衝轟炸機對點狀目標的精確打擊,堪稱是「飛行的炮兵」,和裝甲部隊的配合極為默契,成為德軍閃擊戰所向披靡的一大制勝法寶。
但是波蘭空軍實力太弱:總共824架飛機中能夠升空作戰的只有407架,而且60架「駝鹿」式轟炸機外,其餘的戰鬥機、轟炸機都是早已過時的老古董。而德國空軍擁有當時最先進的作戰飛機,投入波蘭戰役的就有1929架,數量上就幾乎是波蘭空軍的5倍,性能上的優勢就更大了。
開戰伊始,德國空軍就對波蘭的主要機場進行了全面轟炸,由於波蘭空軍之前就已經疏散到野戰機場,所以損失並不大。但由於在數量和性能上的絕對劣勢,在此後的空戰中很快就被德國空軍壓制,使得德國空軍很快就掌握了制空權。
德國空軍正在對地面目標發動進攻
隨後,德國空軍就對波蘭的交通樞紐、鐵路公路幹線、通信和指揮中心進行了猛烈轟炸,當波軍開始撤退,德國空軍又對波軍撤退路線上的橋樑、渡口和行軍縱隊進行了轟炸,同時還空降傘兵,配合地面部隊進行堵截和阻擊,以孤立和阻滯波軍後退。
在戰役中,德國空軍顯示了巨大威力,成為德軍閃擊戰大獲全勝的重要原因。但空中作戰的順利也掩蓋了德國空軍的問題,例如,戰鬥機航程較小,過於重視與裝甲部隊直接配合的俯衝轟炸機,忽略了遠航程大載彈的戰略轟炸機。
這些短板在後來的不列顛空戰以及蘇德戰場上都暴露出來,最終成為戰敗的原因之一。
但不管怎麼說,波蘭成為德軍最理想的實戰演練場,對於德軍來說,是具有奠基石意義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