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嘀嘀,嘀嘀……」這是ICU病房搶救設備傳出的報警聲,但在葉勇聽來,這也是醫生與新冠病毒競速的「槍聲」。
2月19日深夜,葉勇從昆明趕赴武漢。有著32年急危重症治療經驗的他,被緊急抽調為國家衛健委重症中醫專家組成員。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葉勇用實踐證明,中醫不僅能治療輕症患者,還能在生死線上,與西醫攜手,挽救眾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從3月初開始,葉勇發現,自己巡查的武漢多家定點醫院重症監護室ICU科室,竟陸續有了空床。而在他剛到武漢時,這種現象想都不敢想。
葉勇是雲南省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甫抵武漢,他與11位我國頂尖中醫專家迅速集結,組成了一支中西醫結合的重症專家「國家隊」,奔赴多家定點醫院巡診,指導救治。
「我是一名黨員、一名中醫急診人,到武漢,就是要用中醫中藥,幫助更多人。」葉勇說。
專家組任務明確,圍繞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對武漢的定點收治醫院巡診和指導救治,以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
2月,正是疫情最吃勁的時期。當看到危重症患者離世,甚至用「人工肺」(ECMO)都難以救活,剛投入戰鬥的葉勇心情很沉重。「當時,所有定點醫院的ICU都滿員,需要轉送的危重症患者附著長長的名單。」
葉勇知道,救活名單上的人,是使命,更是責任。每天,他和專家團隊轉戰不同醫院,經手的病患超千人。
「時刻要關注各種監護儀、化驗單上冰冷的數字,還有肉眼看不到的新冠病毒瀰漫在空氣中,說不怕是假的。」葉勇坦言。
擔心過,又何曾退卻過。葉勇所在的重症中醫專家組,12人全是共產黨員,年齡都在50歲以上。「與死神搶人,幫患者跑贏時間,是我們急診醫生的責任。」葉勇話語錚錚。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武漢重症患者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一切都在向好:重症轉輕症,輕症陸續出院,ICU不斷有床位空出來……
「我們中國人是幸運的,有中醫、西醫兩套醫學守護生命。」葉勇說。
在他看來,這次疫情,讓中西醫協同治療發揮出巨大優勢,輕症患者症狀很快得到改善,重症患者能夠轉危為安。
對於中醫藥救治危重病患發揮的作用,葉勇舉了個例子——危重症患者大多手足厥冷;很多重症者最短三天、最長十幾天沒有大便,這使得肺功能恢復更加困難。
「大便不通,會破壞腸道屏障功能,腸內毒素易位,會加重病情,使治療更困難,一定要想辦法,讓昏迷的患者排出大便。」葉勇說。
用上中藥後,昏迷中的危重症患者都在12小時左右排出了大便。大便一通,患者腹壓變小,膈肌下降,呼吸功能會得到改善。同時,專家組辨證施治,配合現代中藥製劑,使病人的循環、呼吸很快改善,手腳漸漸暖和起來。
在這次疫情中,中西醫攜手顯示出的威力,讓葉勇很感慨。他特別贊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所言——中西醫是在打配合,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不等於沒有有效治療方案。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用中藥的同時,配合西醫的高流量吸氧、氣管插管等治療措施可提高臨床救治效果,而當病情進入平穩期,中藥繼續介入,能顯著改善病情、增強免疫力。
看著一名名重症患者轉安,葉勇充滿成就感。在查房時,他最開心的事,就是滿足患者的心愿。3月2日,葉勇來到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一位曾經的重症患者提出想與專家組合影的請求,恢復期的他在床上挺直了腰,高高地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一名中醫人,55歲的葉勇參加過很多傳染性疾病防控。
2003年,抗擊非典時,葉勇就是雲南省非典應急醫療隊的一員。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葉勇又在第一時間提交「請戰書」,申請到湖北一線。
在他的帶動下,雲南省中醫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積極申請支援湖北。最終,急診科派出了2名醫生;而葉勇本人,也被抽調為「國家隊」一員。
去武漢前,葉勇身兼數職,除了要在醫院一線接診,培訓全院醫護,他還在雲南省衛健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省中醫醫院的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任職,奔波在疫情較重的西雙版納、玉溪等地。
葉勇說,有的輕症患者對中醫不了解,一開始不願吃中藥,可等他們服用後,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消除,幾天後甚至病癒出院,這讓他們看到了中醫藥的神奇,也讓他們開始信任中醫。
「現在還躺在ICU內的,多是2月發病,有基礎性疾病、年齡較大的患者,但他們很多人已從危重型轉到重症康復期。」葉勇很欣慰。
正是32年一線治療急危重症的實踐,讓葉勇愈發體會到中西醫結合在搶救患者生命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中醫藥救治急危重症,自古有之,如今中西醫攜手,更是如虎添翼。」
葉勇說,中醫急診人就是中醫隊伍的先鋒隊,「疫情面前,首戰有我,戰之必勝。我相信,春暖花開時,我們必將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