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都開始辦全明星周末了 | BB話題

2019-12-02   BB姬Studio

mikasa | 文

比賽未打,節奏先行。若風的換人風波還未停息,紛紛擾擾的轉會新聞也在繼續,LPL的全明星周末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

或許是花邊節奏太吸晴,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在海口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有什麼特殊意義。當騰訊在今年的「8周年慶典」上宣布要辦全明星周末的時候,它也只是被當成一個為填滿日程而生的「全新賽事」。

但實際上,LPL全明星周末是LOL第一次在單賽區內部,舉辦大規模的全明星周末。最重要的是,這叫全明星周末,而非全明星賽。

過去,每年S賽結束之後,LOL官方會牽頭全世界的賽區,在拉斯維加斯舉辦全明星賽,主要是召集各賽區的強力選手,以賽區對抗的形式進行較量。當然今年的全明星賽還是會有。

但這個例行活動,無論是對觀眾,還是選手來說,都有些「疲勞」了。

且不提留給每個賽區的名額很有限,每次投票都會演變成大型拉票、撕逼現場,既然涉及賽區對抗,那就不免引發觀眾對於勝負的過度關注。官方也嘗試過在競技性和娛樂性上找平衡,但效果並不理想。

比如中韓賽區的對決,一直被賦予著超越「全明星賽」的意義,直到今天,2017年LPL拿到全明星賽冠軍,仍然被認為是RNG次年崛起和LPL全面騰飛的標誌。

當全明星賽從情感上成為了S賽的延續,在時間上占據了選手休賽期,在陣容上每年也大同小異時,就連擅長享受比賽的歐美選手也開始不待見它了。

這兩年就有不少高人氣選手主動選擇退賽,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賽制不合理,結果就是全明星的名單越來越不全明星。

世界範圍內的全明星賽吃著大鍋飯,很難做到家家滿意,這時LPL的全明星周末就體現出了優越性:

只在一個賽區辦,避免旅途勞頓,熱門的選手、戰隊可以做到「雨露均沾」,環節設置自由自主,觀眾的歸屬感也會更強。

紅毯環節

說起「全明星周末」的概念,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NBA,這次LPL全明星周末確實有模仿NBA的痕跡,娛樂表演賽、新生挑戰賽、SoloKing系列賽和全明星周末正賽,對標NBA的名人賽、新秀挑戰賽、技巧/扣籃大賽、全明星正賽。

宣布伊始,LPL全明星周末的定位就是「專業加娛樂」。Solo賽分選手位置比,不強行決出總冠軍、對抗比賽只打BO1、BO2等規則,都能看出官方不想過度拔高競技性,這點也和NBA全明星的調性相似,最後的正賽更突出一個「歡樂」。

反而是這場元老賽打得很激烈,最終老WE和老iG戰平

值得一提的是,NBA的全明星周末很大程度上是個商業行為,在給球迷舉辦盛會的同時,拉動地方經濟,給廣告商更大的舞台,短期內創造高額商業價值。

看看今年LPL的贊助商、他們在這次全明星周末上的露出以及賽事落地的城市,其實不難猜想,LPL將活動稱為「全明星周末」正是想做成與NBA相似的協同效果。

官方在獎項設置上,更是加入了最佳品牌營銷、最佳商務運營、最佳主場運營等和玩家關係不大,但能很好展示商業成果的單項。

當然,這樣的全明星周末不是說辦就能辦的,你要有紮實的粉絲基礎,足夠多的優秀選手儲備,足以支撐賽事的商業環境——經過了兩年聯盟化的LPL正好都俱備。

那麼已經開始舉辦自家全明星周末的LPL,下一步會往哪裡發展呢。

別忘了,NBA的全稱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但幾乎所有人都會自然地把它認為是非地域性的籃球聖堂,既然如此,處處模仿NBA的LPL會不會成為LOL界的NBA——通過自己的規模化,反過來吸引全世界的選手和資本,將影響力更進一步呢?

至少從邏輯上,這是有可能的。就拿引進韓援這件小事來看,過去LPL隊伍引進韓援單純是為了即插即用,但如今越來越趨向於雙向選擇——你給我提供個人實力,我給你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利於成長的競技環境,Doinb在奪冠後的一句「韓國選手如果只為了錢,就不要來中國打了」,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清楚了。

扯遠了,還是讓大家多聊聊吧~

你覺得第一次LPL全明星周末辦得好嗎,你最喜歡一場比賽是Solo賽,元老賽還是正賽?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畫面?未來還有什麼想看的環節?

任何關於LPL全明星周末的想法都可以在留言區和我們交流,暢所欲言吧~